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3日电 (周燕玲)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科近日举办“阳光伴读”活动,活动主题为“参与伴读、捐献绘本”。广大医护人员积极捐献的绘本,并报名为伴读志愿者。

活动现场

  在枯燥的住院治疗过程中,不少患儿每天和电视、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为伴,暂时失去学习的机会,也告别了同学朋友,变得害怕、胆怯、内向、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感到恐惧,为改善这种情况,医院举办了阳光伴读”活动,活动中,伴读志愿者们为小朋友准备了《穿刺,我不怕》《看病,我不怕》《打针,我不怕》《住院,我不怕》等图画书籍,活动针对不同患儿精选不同种类、不同作用的图书,缩近医患距离,同时医护人员从图书中学习与孩子沟通的语言,使整个医疗护理过程更加温馨、顺利,让一个普通的就医过程赋予孩子和家长更多不一样的体验和意义。

  “今天我好开心,因为有我最喜欢的阿姨给我讲故事。”小患者彤彤(化名)简单的一句话让她的妈妈一脸欣慰。

  彤彤患发现语言和行为发育迟缓,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开诊后,家长带彤彤到医院就诊。“彤彤诊断为发育迟缓后我们特别不愿意接受,带到贵州医院后周主任耐心、专业的给我们检查治疗,也为我们制定了详尽的康复计划,目前彤彤已经从只能跪走到独自站立,”彤彤的妈妈欣慰的说道。

  伴读志愿者施护士感慨道:“治疗过程中,孩子及其家庭难免会陷入困境。‘阳光伴读’让这些孩子、乃至家庭走出困境和阴霾。通过陪伴阅读,孩子们得以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些患儿,在获得身体良好治愈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的疗愈。”

  孩子患病住院,无论对患儿还是家长,可能都会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煎熬。文字有力量,声音有温度,希望通过有趣的阅读内容,缓解家长和患儿的焦虑与痛苦,以阅读的方式陪伴孩子们的成长,同时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怎样让小朋友通过他们喜爱的途径了解看病的过程,以安抚其不安情绪,是儿科医护人员和家长致力共同解决的难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护理部主任吕云芬说:“孩子对医院的恐惧源于对医疗过程和治疗行为的未知。我们把医学人文的文化带到贵州,引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疗绘本,通过伴读活动帮助孩子在图文阅读中了解医疗的过程,缓解在医疗情景中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在提高专业护理技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医学人文内涵,让孩子不再害怕就医。”

  伴读活动将使“绘本治疗”项目不再只停留于理念,医院希望通过这一项目的实践,在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不断深化和丰富医学人文内涵,引领儿科护理文化研究,为打造“无哭声医院”再献添助力。同时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优秀模式带动到区域儿童医学中心,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的患者也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完)

【编辑:杨茜 】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