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娃哈哈31年成长之路
中新网10月30日电 “是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让我有机会成长为一名企业家,也是改革开放使娃哈哈从校办工厂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民族饮料企业。”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如是说。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宗庆后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发展,也见证了娃哈哈这一大型民营企业在改革时代的茁壮成长。
艰苦创业 从无到有
1987年4月,宗庆后承包了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靠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同年7月,宗庆后以花粉销货款和5万元银行贷款作为原始资金,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为杭州保灵公司代加工花粉,开始了娃哈哈的创业历程。
为了摆脱代加工产品受制于人、无法长期生存发展的问题,1988年,根据独生子女不愿吃饭、偏食、营养不良的状况,娃哈哈在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系朱寿民教授指导下,成功开发出自己的第一支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由于功效突出,解决了小孩子不愿吃饭、营养不良的问题,儿童营养液一投放市场,就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响彻大江南北的广告语——“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一炮打响,迅速走向全国,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公司名称也于1989年从“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变更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推向市场后,由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不断刷新销售业绩。199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即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企业产值、销售额、利税、利润等经济指标呈直线增长。通过“从无到有”的突破,企业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从小到大 跃居龙头
1991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仅有100余人的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在杭州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以8000余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拥有厂房面积6万平方米、职工2000多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创造了“小鱼吃大鱼”的奇迹。
娃哈哈兼并杭州罐头厂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校办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在国内尚未有先例,兼并之后,娃哈哈利用产品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迅速盘活了杭州罐头厂的存量资产。仅3个月后,原本亏损4000多万的杭罐厂就扭亏为盈,当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利税就增长了一倍多,第二年销售收入就达4亿元、利润7000多万元,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历史性突破。“百日兼并”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底,娃哈哈积极响应国务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创造性地以“移民任务与移民经费总承包”的改革思路,兼并了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组建娃哈哈涪陵有限责任公司。娃哈哈以成熟的产品、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辅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劲的品牌优势,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涪陵公司累计完成销售收入93亿元,实现利税17.5亿元。
此后,娃哈哈“西进北上”、靠近消费市场就地设厂的战略步伐越迈越大,在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不断建立分公司,迄今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建立了180余家分公司。这些分公司直接解决了13000余人就业,还间接解决了农民的农产品出路问题,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这也使杭州的娃哈哈成为了全国的娃哈哈,一举奠定了行业龙头地位。
转型升级 从大到强
娃哈哈三十一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创新,从跟进创新到引进创新,再到自主创新及全面创新,通过创新取得领先优势,占据主动。娃哈哈成立了集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研究院,推出了以营养快线为代表的系列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依靠产品自主创新,实现了“从大到强”的转变。
娃哈哈一路走来,从无到有,饱尝艰辛;从小到大,历经风雨。在宗庆后的领导下,娃哈哈已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在全国建有80多个生产基地、总资产近400亿元、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型饮料企业集团。截止2017年,已向国家缴纳税金568亿元,为消费者奉献了琳琅满目的优质产品。
谈起创业31年来的心得,宗庆后总结道:一是坚持主业发展,坚守实体经济。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踏实做好饮料主业,实现了比较稳健的发展。二是小步快跑,不做没有能力做的事情,没有负债经营也没有贷款。三是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创业初期实力弱,就跟在别人后面搞跟进创新,在别人的基础上稍微改进一下;有一点实力了就搞引进创新,把国外的技术和产品引进来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打开国内市场;成为龙头企业后就必须自主创新,而且要成为引领行业、引领消费的标杆。
对于改革开放,宗庆后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民营企业都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发展起来的,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我们施展才能的机会,也就没有我们今天事业的成功。娃哈哈有幸成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我们要更加奋进有为,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