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换做你们,会怎样解决继承家业、实现超越的问题?我到现在都很迷茫,不知道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近日,复旦大学管理协会举办的“民企二代VS学术大师:继承与超越”论坛上,广州天歌音箱公司的谢清不无困惑地问了3位复旦经管类教授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富二代”,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根据麦肯锡研究数据,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只有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将集团交给儿子掌控的方太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茅理翔,就曾说“接班不利,比金融危机还厉害”,并表示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交接问题,200万家企业将被淘汰。
“富二代”接班问题,面临的不仅是“能不能接好班”,还有“愿不愿意接班”。他们中的很多人愿意选择放弃接班,自己创业或进入别的公司。“浙江商人培养继承人的方式”调查显示,37%%的“富二代”希望自己创立一番事业,45%%则认为目前自己还不具备接班的各项素质,不愿接受父辈的事业。
上海和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林海丹,在父亲旗下的公司做了一年的总经理助理后,发现自身经验不足,推广理念也与父亲分歧不小。她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于是跳出了父亲的企业,入职另一家代理行。“不一定作为‘富二代’就一定要在企业家的企业里担任职位,而要看你自己适不适合。”林海丹说,“投身另一家公司时,才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首先要思考,你能从父辈身上学到、接过来的别人不具有的比较优势是什么,能不能和上一代人遗留下来的产业进行互补?问题应该留给你们自己,用你们继承的企业家的血统来思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钊建议,要把自身的比较优势、能力和资金结合起来。如果能够互补,就会锦上添花;但如果兴趣、比较优势和父辈的行业格格不入,也许并不适合接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辉明教授也指出,“富二代”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没有固定的路线,要取决于你热爱什么事业,“你父亲创造的事业领域,也许再过30年就不能做了,比如房地产再过几十年,一定会走到市场相对饱和的状态。但他们也会留下资本、人脉、管理团队的经验的根基。”
陈钊反问台上的民企“富二代”们:“你们这个群体和前辈相比,有什么优势?最缺乏的特别需要向前辈学习的又是什么?”林海丹的回答是“更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但没有父辈那种置于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的精神”,谢清归纳为“我们的思想更开放、大胆一些,但没那么吃苦耐劳”。常州市兰翔电器有限公司的朱洪元则表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与上一代有断层,直接沟通时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他还觉得,“他们创业是为了生存,我们则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大家认可我们。”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认为,他所认识的很多“富二代”都在国内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宽广的视野、知识,了解新兴事物,给父辈的建议虽不见得完全正确,但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思维。
但苏勇也提醒“富二代”们,要清晰地意识到父辈当初打江山具备的优势。“不要觉得我懂英文、电脑,去过国外,他们就过时了。因为在他们的时代,能做到这样的辉煌,一定有过人之处。经营企业是有共同点的,比如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市场的感觉,这些优点永远不会过时。要避免眼高手低,见识广了,接触到前沿的东西,就对传统企业看不顺眼。老一辈人要意识到年轻人有很多好的想法、国际视野,年轻人也要承认老一辈人有更好的对现实的认知和把握。”
陈钊指出,“富二代”对上一代精神的传承,就已经是父辈能给他们的第一桶金,是很多人有想法、有能力,却拿不到的东西。他认为,他们恰恰要在认可父辈的价值、吸取父辈的经验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找到企业新的增长点,“企业的发展需要抵抗风险,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你的加入,给企业带来新的视野,使产品更丰富,文化更多元,企业能更好地抵御风险”。
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几位“富二代”首先想到的就是做慈善事业,纷纷列举了家族企业曾资助贫困学生、在家乡建希望小学等一大堆事例。
然而,张辉明说,现在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并不全面。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的起点就是守法经营,提供保质保量的商品,“现在都把捐赠作为社会责任,很多人一手往牛奶里灌三聚氰胺,另一只手做捐赠,这是很滑稽的事情”。
张辉明提出,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第一层次就是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担负起每一道工序、每个岗位的责任;其次是创造就业机会,承担税收;第三才是在资本能力和财富积累的基础上,感到应该更完善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去捐赠。
陈钊亦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日本欧姆龙集团总裁曾说,做最符合、最人性化、给你的生活带来最大便利的产品,就是我的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很广泛的概念,渗透在企业每一个深层的环节。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基本生活,消灭企业污染、保护环境等,都是在承担社会责任。”
苏勇则认为,“商场如战场”可以形容现代企业竞争之激烈,但新一代企业家也要有正确的观念,要注意双赢、互利。商业竞争和打仗不一样,打仗的目的是把对方打死,但在商战中,把对方打死,不一定会自己生存得更好。“商业竞争是有规则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当然要赚钱,但怎样去追求利润,是每个企业家应该把握的原则。新一代企业家大多数接受国际化教育,有更宽广的视野,希望在这一点上可以比老一代企业家做得更好。”实习生 陈竹 记者 周凯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