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烟台借势发力 招商促进大建设

2011年10月10日 11:58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战略,历来是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招商引资的强力磁场。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特区、90年代的浦东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无不得益于此。

  大招商促进大建设

  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资源禀赋并不深厚的烟台市所辖的莱阳不甘落后。借助国家战略,通过大胆招商,进行丁字湾开发,成为莱阳蓝色经济的切入点。莱阳市有关负责人说:“莱阳没有丰富的濒海资源,仅有27.5公里海岸线,沿海多是黑泥滩。不过,莱阳市有信心,利用五年时间投资200亿元,在黑泥滩上崛起一座海上新城。”

  资源优势不等于现实优势,要想实现有效转化,要靠大招商来推动。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烟台市牟平区瞄准65公里海岸线和北部滨海尚未开发的地带,欲将其打造成为蓝色牟平的主战场。目前,该区通过一系列大招商活动,力争3年内拉开以威尼斯水城和金山湾为“双核驱动”的“中国北方国家海岸”雏形。

  莱阳和牟平的“迫切”,体现的是烟台对国家战略品牌谋求形成先发优势,实现精彩开局的清醒认识。

  大招商引领大发展。眼下在烟台市从芝罘湾畔放眼千里海岸,这种共识,正形成“百舸争流”之势。烟台市正掀起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招商引资热潮。

  “我们的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0.75亿元。”烟台中集来福士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讲,该公司为巴西建造的首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已经成功交付使用,这一平台,是迄今为止中巴最大的能源装备合作项目。世界第一条半潜式游艇专用运输船、第一艘圆筒形储油加工船等一系列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也在烟台诞生下线,标志着烟台海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挺进。

  如此蓬勃的发展态势,与烟台市蓝色经济持续的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可以说,正是不断高涨的开放和引资浪潮,铸就了今天的来福士。

  烟台近年来的突破发展,得益于内引外联的开放格局。通过加大海洋装备制造业外资引进力度,来福士海洋工程、大宇造船、蓬莱中柏京鲁船业等外商投资的造船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其中,总投资74亿元的大宇造船项目累计完成72亿元,来福士海洋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75亿元,对烟台市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带动作用。

  烟台以往的经验已指明“航向”:要突出招大商引领大发展,主攻跨国巨头、行业巨擘和“国字号”企业,全力突破招大引强工作,走靠大项目催生大产业、发展大集群的路子。对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等一批已形成一定优势的产业,要继续加大外引内联、增资扩能力度,做大产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争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开放的姿态,赢来的是一个个巨型产业的崛起。和这一模式如出一辙,烟台市新型“蓝色产业”同样由开放而生、由开放而兴。依托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的新兴“蓝色产业”,代表着海洋经济的未来。对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综合性海洋运动等一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有重点、下功夫引进一批“旗舰”型项目、“航母”级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进入快速膨胀发展的轨道。

  大合作拓展大空间

  海洋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只有开放,才能让沿海从空间的“尽头”,变成经济的“前沿”。

  烟台近联东北、华北、华东各经济区,远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拥有两倍于陆域的海域面积和9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海洋经济无疑是新一轮竞争中谋求跨越的最大优势。然而,资源不同于优势,优势不等于强势。如何作为?必须通过扩大开放,广泛吸引各种生产要素,才能使烟台市海洋经济真正持续发展。

  当前,坐拥诸多优势的山东半岛,成为中韩自贸区的热门选择对象。目前,烟台与韩国首尔之间开通了首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为烟台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空中运输渠道;烟台已与韩国5个城市建立了国家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加上2009年9月,国家批准设立烟台保税港区,政策优势更加突出,为中韩自由贸易区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后,烟台市要进一步加强与日韩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节能环保、海陆空商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争取成为中日韩商贸合作的“桥头堡”。

  烟台市还将积极扩大对内区域合作,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沟通联系,强化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的对接互动,聚集发展势能,促进共同发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相关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