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骥:“双碳”转型重构产业顶层设计有六方面需考量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夏宾)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26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双碳”转型的核心应聚焦在重构产业,而重构产业的顶层设计有六个方面需要考量。
此次论坛以“双碳目标下产业转型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为主题。
邹骥认为,具体来看,第一是达成愿景共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必然要发生转变和升级。有了“双碳”目标后,需要把碳排放的额度看成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实现“双碳”目标也会产生新的需求,例如新技术、新设备、新服务、新制造,这使产业发展可以形成新动能。
第二是在全国范围和不同时间尺度上,例如“十四五”、未来10年乃至未来40年,设立积极稳妥的减排目标并向市场主体分解目标,确定碳资产产权。
第三是“双碳”转型需全国一盘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发挥各方比较优势。上述比较优势可能体现在资源禀赋、经济区位、地理区位等,也可能是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比较优势,总而言之要扬长避短,达到整体全国范围内费用效果的优化。
“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要统一地、一刀切地去碳中和,一定是部分单位是碳中和,一部分单位还不是碳中和,还有一部分单位需要负的排放,这样加起来全国范围内是碳中和的。”邹骥强调。
第四是加速推进发展碳市场的定价机制,以市场机制作为优化配置碳资产的基本手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第五是加强过渡过程管理,做到先立后破、升降有序、公正转型。邹骥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产业要上升;有的产业要下降——比如水电、风光、设备制造、市场服务——这些产业毫无疑问会在“双碳”目标下上升,但是一些高碳产业可能在未来40年里会逐渐收缩下降。
但他也指出,“升降”必须有一个大前提:比如电力保供,同时也要保证公正的转型,要注意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把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并且配有应对措施。
第六是建设完备的政策和治理体系。邹骥说,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保证不搞“运动式”的碳中和。在中国实现碳中和路径中,需要有一个多部门参与、多举措并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从这六个方面发力,最终就能够从现在全口径的温室气体120亿吨左右,降到2060年的0。大家看到这是很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有40年的时间,也不算长,要在顶层设计上逐一落实,知道在哪个地方分解多少指标。”邹骥说。(完)
- 专题:国是论坛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0月31日 14:04:53
- 2024年10月31日 10:36:07
- 2024年10月31日 09:39:20
- 2024年10月31日 09:36:09
- 2024年10月31日 09:36:07
- 2024年10月31日 09:32:27
- 2024年10月30日 16:04:01
- 2024年10月30日 14:58:21
- 2024年10月30日 14:38:30
- 2024年10月30日 11: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