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电影产业起,数字电影使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一场变革,数字技术直接推动电影产业从胶片时代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影片、数字影院和数字影厅日趋增多。7年多的时间里,数字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曾遭遇瓶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新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8月底,以“加快数字化 建设电影强国”为主题的第八届数字电影论坛在北京召开。
数字电影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媒体关于数字电影的报道以及业内人士对数字电影及数字影院的说法,很好地勾勒出了数字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曲线。2004年,北京新影联副总经理刘宏鹏曾说:“数字影院离我们越来越近了。”2008年,《中国经济周刊》发表报道《数字电影时代来了》,称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电影放映网络。今年,谈到目前数字影院的发展形势时,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说:“现在发展数字电影院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相比胶片电影,数字电影的优势非常突出,不但制作、发行成本低,传输更加便捷,还可实现不同地域同步放映等,无怪乎业内人士均用“时代”这个词来形容数字电影给产业带来的变革意义。
在国内数字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缺少片源和放映设备成本过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从2006年数字电影产量占到国产电影年产量约1/3起,这几年数字电影产量逐渐增多,所以片源如今已不是问题。而放映设备问题,在本次论坛上,中影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祁志勇表示,这个瓶颈在近一两年也已突破。
祁志勇介绍,在数字放映发展初期,由于数字放映设备价格较高,影院当时也很难看到经济效益,所以放映设备主要以第三方租赁的形式提供,但3D电影出现后,影院看到了其背后丰厚的收益,很多院线和影院都开始自购放映设备了。据悉,2008年9月以前,全国共有数字放映设备843台,院线和影院自购设备216台,占全国的26%。但自国内上映3D影片以来,截至今年7月,全国2K数字设备数量为3050台,院线和影院自购设备1753台,占全国2K数字设备的57.5%。不到两年时间,增长了一倍还多。
关于数字电影的未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也在本届论坛上提出了发展方向。首先是要在大力推动城镇数字影院建设上寻求突破,基本实现全国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数字影院全覆盖。同时,未来5到10年,广电总局电影局将重点推进的工作包括:大力推进电影制作数字化进程;加快电影数字技术国产化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现有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升级建设并加快推进电影节目的数字化转换、传输与多层次应用等。
技术是数字化的前提和保障
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是电影产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因最贴近市场,业界在数字电影的市场现状方面最有发言权。IMAX作为知名度很高的国际品牌,在《阿凡达》之后让中国观众耳熟能详。参加本届论坛的IMAX公司副总裁袁鸿根说,中国内地是IMAX发展最快的国际市场之一,“现共有22家IMAX影院,另有27家已经签约,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他还介绍,IMAX每年将向大中华地区及亚洲地区提供2到3部影片支持该区域市场的IMAX影院网络。此外,IMAX与华谊兄弟签约了3部IMAX DMR影片,更多中国大片还在选定之中。
“IMAX影院系统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可观的发展前途。”袁鸿根说,“IMAX公司将不断开发和采用先进技术来完善IMAX数字影院系统。”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在数字电影片源已有保证的情况下,鉴于进口设备的价格较高,加快研发国产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是当务之急。据悉,由于2K数字放映机才能放映3D影片,而目前很多中小城市和乡镇还不具备普及2K数字放映机的条件,这些地区的观众还无法看到3D影片。为此,中国电影科研所正在制定国产3D影片的放映标准,并积极推动国产3D数字放映设备的制造生产。据祁志勇介绍,目前国产3D放映辅助器材市场非常好,其中金属银幕的产量和销量大幅增加,并且还开始销往海外,国产3D眼镜也在走向市场。
3D只是一种技术手段
说数字电影就不能不提到眼下正热的3D电影,的确,3D技术的发展使电影制作进入一个新时代,也对世界范围内的电影产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就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3D电影成为加快数字电影市场发展的催化剂”。
从2008年9月第一部引进的3D影片《地心历险记》创造了6960万元的票房起,两年来进口3D影片在中国市场不断制造着票房惊喜,2009年《冰川时代3》成为引进的首部票房过亿的3D影片,今年《阿凡达》更是创下了13.787亿元的票房奇迹。据悉,目前国内每块3D银幕的平均收入已大大高于2D银幕。
由此可见,很大程度上,3D电影特别是《阿凡达》让电影界看到了3D市场蕴藏的巨大能量并迅速做出反应,首先表现在放映设备跟进的速度很快,祁志勇介绍,截至今年7月,全国2K银幕已达到3050块,其中安装3D放映设备的银幕有1700块,占全部2K银幕的55%。
同时,对3D市场的追捧还表现在国产电影也开始觊觎这块儿诱人的蛋糕,由此也出现了对像《苏乞儿》这样的只有十几分钟3D场面的“局部3D”影片观众并不买账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他已上映的国产3D电影的票房也不理想,2009年,《乐火男孩》、《齐天大圣前传》和《麋鹿王》3部国产3D电影票房均未达到500万元。如今还有更多的国产3D影片正在制作或即将上映,包括《人鱼帝国》、《熊猫总动员》、《堂吉可德》等,口碑和票房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国产电影在利益驱动下向3D进军本无可厚非,但盲目追捧3D的心态可能导致得不偿失。对此,祁志勇说:“应当认清3D只是一种电影制作的技术手段,目前电影市场上3D影片热映很大程度是由于对新的放映形式的追捧,但对票房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影片的内在质量。”
本报记者 高艳鸽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