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档案
新民学会旧址陈列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复制件,原件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有留存,1920年底由长沙文化书社印发。通信集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集,汇编了毛泽东与蔡和森之间有关共产主义理论和建党问题的讨论,包括蔡和森1920年寄自法国的两封长信。
线索提供
市委党史研究室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召开,众所周知,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为什么要叫共产党,是谁起的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起的,这背后涌动着怎样的思潮?本报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特别策划“寻找身边的红色记忆”活动的消息一经传出,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便与记者联系,并告诉记者,党史界的共识是:“共产党”这一名称是由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的蔡和森最先提出的,这可以从《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蔡和森当年写给毛泽东的信件中找到根据。信件系统地阐明了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建党思想和主张。
于是,我们的开篇之作便将拨开迷雾,告诉大家在《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内响起的铿锵建党先声,以及在那响亮的声音后涌动着的青春故事。
1 线索寻访
蔡和森致信毛泽东,最早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
穿过熙熙攘攘的橘子洲大桥和繁华的溁湾镇商业区,转过几个弯便来到新民路,坐落在新民小学对面的就是新民学会旧址了。与周围繁华的商业区相比,藏身林立高楼中的这座古朴小院显得如此静谧,院内几间青瓦白屋,几株香樟,石径弯弯,莱畦横纵,简朴如初,身处其中真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而在90多年前,谁又能想到,正是从这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中,爆发出了影响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思想惊雷。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新民学会旧址,如今已免费对游人开放。旧址陈列室内,3本长约22厘米,宽约14厘米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正静静地躺在玻璃橱窗里,发黄的页面,显示着这部重要历史文献的厚重和特别。通信集的装帧设计非常简约古朴,没有过多的装饰,封面左侧,红色的“通信集”竖排繁体字样格外突出醒目。
这本古朴的通信集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思想之火和故事?为此我们找到了研究新民学会的专家、新民学会旧址管理处原主任赵丛玉女士。“毛泽东和蔡和森的信件收录在通信集的第三集中,这一集共有7封信,包括两封蔡和森寄自法国的越洋信,记录了中国革命道路上最早提出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文字。你们看,这一集的封面设计与前两集都不一样。”50多岁的赵丛玉在新民学会旧址管理处工作多年,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而说起通信集的内容更是如数家珍。
在赵女士的帮助下,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这两封蔡和森在留法期间写给毛泽东的信件的原文内容。1920年8月13日寄出的这封信共有2700余字,标题为“给毛泽东信——社会主义讨论,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信中称毛泽东为“润之兄”,蔡和森认真分析了世界革命运动大势,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指出:“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随后他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党主张:“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记者还注意到信中有这样一条给毛泽东的建议:“我愿你准备做俄国的十月革命。这种预言,我自信有九分对,因此你在国内不可不早有所准备。”这般的远见卓识,在90余年后的今天看来,仍闪耀着穿透历史迷雾的光芒,听来让人振聋发聩。
信的末尾落款为“彬”,赵丛玉解释说,这是因为蔡和森曾用学名蔡彬。
一封信件的递送,若放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无论距离多远,电子邮件都可瞬间发送给收信者。而在上个世纪初,信件的邮寄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赵丛玉告诉记者,由于交通不便,蔡和森这封闪耀着炫目思想火花的信件,辗转数月,一直到1920年11月才送到毛泽东手上。“确信自己已经找到救国道路的蔡和森久未等到好友的回信,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他于9月16日又迫不及待地给毛泽东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这一次,蔡和森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在信中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你们看这一行, ‘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讲到激动处,赵丛玉禁不住激情朗诵起信件的内容。“而在此之前,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于1920年9月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仍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湖湘热土走出了蔡和森这样一位年轻才俊,赵丛玉的语气中也充满了自豪。
“蔡和森的这些珍贵书信后来被毛泽东整理成册,并为一些信加注了按语和标题,汇编入《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由长沙文化书社出版,成为研究蔡和森、毛泽东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文献。”赵丛玉表示,通信集留存至今的真品已经很少,新民学会旧址陈列的样品为复制品,中国革命博物馆现藏有一份毛泽东当年寄给新民学会会员黎锦熙的珍贵原件。
2 往事追忆
赴法勤工俭学,自学翻译马克思主义读物
1920年,年仅25岁的蔡和森何以能在那个年代拥有先知先觉,提出如此领袖群伦的重要建党思想?“寻求救国真理是蔡和森多年向往的事情。”赵丛玉为记者解开了谜团。
“1918年4月,新民学会在长沙正式成立,会员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们觉得仅仅在长沙学习或者工作,不能扩大知识面,渴望出国学习,寻求革命真理,而充满着改造社会雄心壮志的蔡和森就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最坚决最积极的一个。” 赵丛玉一边带着记者参观新民学会旧址,一边娓娓叙述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往事。1918年6月,蔡和森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次年12月,蔡和森就从上海乘船赴法。赵丛玉介绍说,正是留学法国的这段经历,让蔡和森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逐步奉之为信仰。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找到蔡和森留法时期的一些细节,记者辗转联系上了蔡和森的女儿蔡妮。听闻家乡的记者来采访,90多岁的蔡妮老人在电话中很是激动,由于担心老人家的身体,其儿媳孟雅转述了老人的一些记忆,并建议记者采访向警予研究协会会长舒新宇。舒新宇所作的《盗火者之歌》,专门记录了蔡和森、向警予夫妇的留法经历,通过他的介绍,蔡和森的思想成熟之路渐渐清晰。
“蔡和森抵法后进入蒙达尼中学就读,后来觉得学校功课太浅薄,不到一个月后就离校决心自学。尽管蔡和森的法文基础很差,但靠着一本《法华字典》,3个月后就基本能看懂法文报纸了。”舒新宇告诉记者,满怀一腔报国热情的蔡和森,在法国的学习堪称如饥似渴,“当时,渴望接受新思想的新民学会会员一到法国,就学习、研究西方流行的思想流派和学说,尽管经济拮据,不少人仍攒钱购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读物。”由于分散在法国各地,蔡和森等人把各自购买和搜集到的进步书刊贴上邮票循环邮寄,共享了资源又节约费用。半年之后,蔡和森就收集和翻译了马列主义和传播十月革命的重要小手册百余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蔡和森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舒新宇说。
谈到蔡和森写给毛泽东的信,舒新宇还介绍了当时的一个背景:“1920年7月,30多个国家在莫斯科召开万国共产党会议,蔡和森从法文报纸上获悉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认定苏联一定会派人到中国组织成立共产党,于是便有了8月13日写给毛泽东的第一封信,并明确将党的名称定为‘共产党’。”这封信强调了建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了党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当时党的创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也奠定了蔡和森在建党历程中的卓越贡献和独特地位。
3 史海钩沉
毛蔡英雄所见略同
蔡和森充满激情的来信,让当时同样满怀报国热情的毛泽东产生了强烈共鸣。《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中,有毛泽东1920年12月1日给蔡和森的回信,信中对蔡和森组织共产党,实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表示“深切赞同”;而收到蔡的9月来信后,毛泽东更是热情回复:“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毛蔡英雄所见略同绝非偶然,赵丛玉介绍说:“毛泽东与蔡和森在求学期间就因志趣相近而情同手足。两人相识于湖南一师,经常聚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切磋学问。蔡和森举家从双峰搬到长沙周家台子(即新民学会旧址)后,这里就成了他们聚会的好地方。”
聆听着赵丛玉的介绍,游走在古朴典雅的新民学会旧址内,记者犹能想像当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一帮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在这里挥斥方遒的火热场景。赵丛玉透露,蔡和森的外甥女刘昂曾和蔡家人一起租住,她的回忆录中描述过当时的一些细节:毛泽东每次到蔡家,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卷起袖子就到菜地除草、挑水、浇粪,然后一起吃饭。他们在一起交谈,常常谈到深夜。有时人来多了没地方睡,他们就通宵彻谈,畅谈个人抱负,点评国家大事,白天还常常一起去爱晚亭读书讨论。
赵丛玉介绍,毛泽东和蔡和森还好读“无字书”,也就是游学。1918年的夏天,蔡和森和毛泽东从长沙出发,用半个多月时间徒步周游了洞庭湖东南岸五个县,了解民情习俗,宣传新思想,期间全靠替人写横幅对联、信件,种菜弄庄稼换得食宿。实在没有地方睡,他们就露宿野外。“这次游学,是他们一次深入的社会调查,也为他们后来正确地分析中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专家点评
两封信对建党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赵丛玉 (原新民学会旧址管理处主任 )
蔡和森等部分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后,新民学会分为两支,一支以蔡和森为首在法国勤工俭学,一支以毛泽东为首,在长沙开展了一系列斗争,成为湖南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两支队伍以书信为桥梁,沟通信息,保持了团体的一致性。
当时的法国是接近欧洲革命中心的国家,蔡和森在那里很快完成了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蔡和森在给毛泽东信中说:“现门路大开,以世界大势律中国,对于改造(中国)计划略具规模。”他先后给毛泽东和陈独秀写信,全面介绍总结了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系统阐明了他关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他论述了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阐明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指出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提出了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特别是他还提出了建党的具体步骤。由此可见,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掌握列宁建党学说,最早系统阐述建党理论,第一位完整提出“中国共产党”全称的建党理论家。
写这两封信时,尽管蔡和森当时在法国,没有直接参加国内的建党,但他的建党主张和理论,对国内的毛泽东等会员,甚至对“南陈北李”(南指陈独秀、北指李大钊)在国内的建党,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长沙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主义小组)乃至全国的建党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