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特写:农民制琴师耿国生的提琴王国
中新网北京5月7日电 (网络媒体走转改(北京平谷)报道组 施欢)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距市区60公里,这里生产的小提琴,在全世界乐器界几乎无人不知。这个20年前不谙丝竹的普通乡镇,如今每年的提琴产量20万把,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普通的村镇,质朴的农民,用纯手工的方式,生产出精致典雅的小提琴。
耿国生制造小提琴已经25载了。1987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突发奇想地开始造提琴,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已经成立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从最初的难产到享誉欧美,耿国生在自己的提琴之路上越走越远,路也越走越宽。
在东高镇,大约有500名耿国生这样的制作提琴的农民,他们将提琴生产的规模做到了世界前列。该镇年产20万把提琴,占世界提琴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销售网络遍布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谷区也获得了“中国提琴产业基地”的称号。
走进耿国生工作室,院子里都是挂起来阴干的木头。耿国生说,这些木头都是上好的枫木,已经存放十多年了,因为适应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在制作成提琴后,就不会有裂纹缝隙,每块木头在刨开的时候不能破坏它的年轮,这样音色出来会非常美。一片木头就是好几百元,这院子里林林总总有上千块。
院内摆放的刨制小提琴面板机器是耿国生自己琢磨加工的,前后耗时大约三年,有了这个机器,可以省去人工,每天加工小提琴面板成倍增加。以前是人工拿打磨锤一点一点磨出来,高低厚度都不一样,音色出来不一样。
室内则挂满了小提琴的半成品,正在等待刷漆,前后要经过40遍,干了再刷,刷了晾干,而且耿国生用的漆全是独门秘方,天然环保,里面全是天然成分的中草药颜料熬制。
耿国生本身是平谷区东高村镇大旺务村一位普通的村民,靠务农为生。由于本身不懂音乐,在决定开始做提琴时一度遇到很多困难,家人的不理解,提琴的音色拿捏不准等等。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提琴梦想,耿国生便带着妻子自学,通过看书,跑别人的厂一步一步从头开始。
为了使自己的提琴更精致,耿国生参考着朋友送给他的意大利手工制琴图纸,不断琢磨,发明出了简单有效的提琴发音部位检测设备,把音板往检测器里一放,就能知道哪薄哪厚,音色纯正不纯正,误差精准到1微米级。耿国生也经常与欧美的提琴大师们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然后自己来改良精进。“他们的想法真的很好,一个小的部件就可以影响整个琴的音色,所以我经常向学习新的技术。”
耿国生介绍说,现在自己的工作室只有六个人了,为了精益求精生产提琴数量不多,大多定位在中高档次,销路大多是出口到国外,基本上200-500元不等。但是现在国际上对于提琴的定价不是很准确,利润太低,这也是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
今年的2月份,耿国生为了营销自己的提琴,开始着力于网络的宣传,“建网站费用小,传播度广,所以就开始做了。”现在的耿国生工作室也打出来自己的品牌,每天都有各种订单纷沓而至,相信他的提琴王国也会越来越强大。
专题: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