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还是“一钢独大”——鞍钢创造的增加值与鞍山地方工业之比达到7:3;几年后,却变成“倒三七”——不是鞍钢止步不前,而是地方工业发展太快了,城市品质提升了
谈及鞍山,怎么也绕不过鞍钢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鞍钢,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是鞍山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是鞍山最骄傲的城市名片,成就了这座重工业城市最为荣耀的 “钢都”美名。
曾几何时,鞍山经济基本来自于鞍钢。即使到了“十五”末期,鞍钢创造的增加值与鞍山地方工业之比仍达到7∶3,占绝对的大头。
不过“十一五”以来,短短几年时间,经济结构就发生巨变,鞍钢与鞍山地方工业变成“倒三七”,鞍钢占30%,鞍山地方工业占70%。
怎么回事?不是鞍钢止步不前,而是地方工业发展太快了。鞍山由来已久的 “一业独大”、“一钢独大”、“一企独大”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由此还带来了城市品质的提升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兴也钢铁衰也钢铁——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鞍钢情结”
与大连、营口的港口岸边繁忙的集装箱运输不同,鞍山出出进进的多为装有钢材的重型卡车。难怪有人说,鞍山的道路损毁几率应是全省最高。在鞍山,参加政府会议或是看报,常会碰到类似普碳钢、冷轧不锈钢等专业词,局外人感到难懂难记,而多半鞍山人却耳熟能详,因为这是他们主要来钱道儿,焉能不熟!
鞍山因鞍钢而兴。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鞍钢这个“钢铁巨人”,不仅在经济上独立支撑鞍山市的正常运转,而且包揽大部分本该是政府承担的责任,从托儿所、中小学、医院、体育馆、供气、供热,再到农场、牧场、度假村等社会职能一应俱全,连公安局都由鞍钢自己出资建设。
即使是今天,在鞍山市街头,随意询问一位行人,多多少少都会与鞍钢扯上联系。最多时,鞍钢有40万职工,占鞍山城区总人口的1/3。能在鞍钢工作,曾是令人羡慕的。正如那个流行于市井间的笑话:鞍山人找对象要先问问成分,家里有一个鞍钢职工的被戏称为 “单缸(钢)”,有两个的则是“双缸(钢)”。
大树底下好乘凉,鞍山的确跟鞍钢沾了不少光儿。可是,过度依赖鞍钢,“一钢独大”,就好比“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风险系数太高,遇到钢铁形势不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政府“吃饭财政”都紧张。上个世纪90年代初,鞍山尝试过培育发展地方产业,但没有成气候,被称作是“大树底下不长草”。
到了“十一五”时期,伴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相继实施,鞍山市领导认识到,鞍山作为连接沈、大两大经济区的脊梁,要想挺起来不塌腰,就必须抢抓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可持续发展局面。为此,鞍山市坚持实施以项目升级为核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这一重大战略,每年至少引进500家规模以上企业,引进1000个以上工业项目、300个以上服务业项目、400个以上现代农业项目。
这几年,鞍山市为多上项目豁出去了。每天都有小分队、每周都有市领导带队在外招商。围绕项目,每周要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两次规委会、5次以上专题会。今年,又打响涉及工业、农业、旅游业等领域的“八大会战”。如此高密度、快节奏,难怪一位招商负责人感慨:“连我的手表,感觉都要比别人的走得快。 ”
告别“一钢独大”——大树底下不仅长草了,而且长小树了
鞍山人再次用钢的品格、铁的意志,换来项目开工的礼炮震天响,还出现几十个项目乃至上百个项目一天开工的奇观。就是冬天也不闲着,打破了冬季不施工的惯例。
在落地项目的持续作用下,鞍山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裂变反应”。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一产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三产紧撵快跑,服务业还超过工业,成为第一大税收支柱。对于重工业色彩甚浓的鞍山,服务业由“配角”变“主角”,的确令人称奇。全市经济正在由主要依靠工业拉动向三次产业协同拉动转变。
还有,包括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以及装备制造业、矿产品深加工、化工新材料、光电产业在内的五大产业全面崛起,由“一钢独大”迈向“五龙腾飞”;地方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增长40%以上,所占份额远超鞍钢。到今年年底,鞍山将结束没有地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历史,一举达到4家,其中后英集团实现超百亿元。这被称作是“不仅大树底下长草了,而且长小树了”。
“一钢独大”的局面不再,引发许多人猜疑:是不是鞍山丢掉钢铁了,或是鞍钢落后了?
其实非也。钢铁是鞍山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在这轮经济结构大调整中,鞍山非但没有丢弃钢铁,相反比过去“吃”得更起劲,主要是在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像重点打造的装备制造和化工新材料产业,从字面上看没有“钢铁”字样,似乎和钢铁没有关系,实际上关系大着呢。前者是发挥鞍钢在冶金装备制造方面的优势,后者则是利用鞍山拥有煤焦油等钢铁副产品资源。
(上接A01版)用鞍山市领导的话来说:“不卖铁块子,拉长生产链子,目的是在鞍山留下更多的票子。 ”
对鞍钢依托不依赖,是鞍山市新时期最清晰的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所追求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鞍山市对鞍钢期望值和支持度“双下降”。今年9月初,鞍山市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上任伊始,便来到鞍钢集团走访调研,市委书记谷春立、代市长王阳表示要像珍惜生命、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和支持鞍钢的发展,继续发挥鞍钢的中流砥柱作用。
“十一五”以来,鞍钢自身也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通过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国际化运营,今年将完成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是鞍山第一个超千亿元的工业企业。鞍钢下一个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年钢产量世界前十。
从傻大黑粗到清新秀丽——城市品质大提升
51岁的沈宝良现为鞍钢第一炼钢厂工人。他说:“鞍钢是我们全家的根! ”他的爷爷、父亲就是老鞍钢人,一家三辈人见证了整个鞍钢的发展史。可是,沈宝良的女儿没有再继承父业,而是应聘到鞍山一家大型商场上班,月收入同样不菲。
沈宝良一家在鞍山颇具代表性。产业结构大调整,给鞍山人带来的就业机会多起来,到鞍钢工作早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产业的巨变还带来城市的转型。近年来,鞍山按照“工业进园区、商业进城区、民居进小区”的“三进”原则,对老城区实施全新再造,一些工业企业搬迁腾出来的土地被用来绿化美化或集约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像大商新玛特、家乐福、乐购等在一线城市才能见到的大型商业项目云集鞍山,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活力和对外形象。
到鞍山来的人发现,鞍山开始变了。鞍山城区面积由154平方公里正在向800平方公里拓展,足足增加五六倍,拉开了城市骨架。夜色下,鞍山火车站四周以及胜利路、千山路两旁,一座座建筑群由多彩的楼体亮化灯光勾勒出优雅亮丽的身姿,韵味十足。随着哈大、盘海营高速铁路的建成,鞍山将实现“20分钟到沈阳,40分钟到大连,3小时到北京”。到北京空中航线的开通,更大大拉近了鞍山与外界的时空距离。
鞍山人也感觉鞍山变了:天蓝了,水绿了。鞍钢变成林木茂密的花园工厂。据鞍钢退休老职工说,当年他们也栽树,但因污染严重,树边栽边死。近年来,鞍钢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以往,鞍山市在外招商引资时往往费尽口舌也收效甚微。有位招商人员讲,对他们伤害最深的是,一位客商实地考察一圈后说了句“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便拂袖而去。如今大不一样了,鞍山市对外招商主打山青、水秀、景美的“万水千山百湖城”牌,许多客商看后对“钢都”的印象都来了180度大转弯,纷纷说:“走,到鞍山投资去!”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伦】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