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见闻)住别墅的农民们:住得好,还要过得好
中新社平顶山9月25日电 题:住别墅的农民们:住得好,还要过得好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我不认为城里有什么好的。”身体略微发福的郭秀敏说。
这个两年前还靠种地谋生的农妇,如今却住着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别墅小楼,室内彩电、冰箱、空调一应俱全。不大的院子中,有假山、奇石、流水。
郭秀敏的别墅位于中国中部省份河南平顶山市舞钢张庄社区,该社区是河南正在探索推行的新型农村社区之一,该省规划了近万个这样的社区。
42岁的郭秀敏,一度对城市生活向往不已。但现在,拿着地租、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山野菜店,年收入10多万元人民币的她,城市已不再具有吸引力。
“在屋里上厕所”、“家门口刷卡取钱”……郭秀敏向中新社记者细数现在的新生活,“城里人天天洗澡,农村也能做到”。
曾几何时,中国农村还是“家里现代化、出门脏乱差”,住在山上的郭秀敏一家甚至曾经为吃水犯愁。
如今,中新社记者置身舞钢市的张庄、柏都、六合苑等新型农村社区,学校、超市、邮局、卫生室等一应俱全。绿树掩映之中,白墙灰瓦的两层小楼,园林式庭院,仿佛江南小镇。
“下雨天不用穿水鞋了,冬天也不冷了。”90多岁的石栓紧老人抬起无法伸展的右手说,“原来在农村冻伤的,住在这里,不担心会冻伤了。”
不过,新型农村社区每套房子12至15万元不等的价格,对一些村民来说,还是太高了。在此做装修工作的农民工徐百梁羡慕地说,“如果有条件,我也愿意住这样的房子。”
尽管河南正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过上城市人生活”,同时,也力推“居住新社区,就业家门口”的生产方式转变。但在这一问题上,当地没有搞“一刀切”。
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说:“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示范引导,不能搞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他们希望农民不是“被上楼”、“被进城”。
当地算了一笔账,通过集中规划和安置,仅平顶山就可节约近一半、总计46万亩的土地,努力确保“不牺牲农业和粮食”。
住上别墅后,不少人接受采访称,“我们还是农民。”言语中既有自豪,也夹杂着几分对“新农村”的不适应。
一年前搬进两层别墅小楼的葛天玉发现,水费、电费明显增加。院墙、铁窗和铁门,把过去“端着饭碗去串门”的邻居挡在了门外。
把土地承包出去后,坐收租金的农民,一头蒜、一根葱都要花钱。记者也看到,有居民家中仍存放着农耕用具,两层小楼的院内一隅,还设有农村的老式灶台。
“住得好,还要过得好”。经营家庭旅馆的葛天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