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离休教师慷慨助学30年 称追求物质享受没意义(图)

2011年07月07日 09:5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离休教师慷慨助学30年称追求物质享受没意义(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阅读提示】他生活节俭:荤腥不买,烟酒不沾,穿的是旧衣,用的是旧物。他又慷慨无比:30多年来,累计捐赠20余万元帮助贫困学子。他,就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81岁的离休教师蒋国珍。

  义无反顾 捐资助学

  1930年出生的蒋国珍(上图。本报记者吴齐强摄)是罗坊镇蒋家村人。1953年,他被派到江西铜鼓县三都小学教书。虽然曾经受到过不公正待遇,但他始终深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1979年刚得到平反,蒋国珍就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将国家补发给他的9600元工资全部捐资助学。从此,捐资助学伴随了他30余年。

  新余市邮政局职工敖辛伦清楚地记得:1988年自己考取大学时,家里一贫如洗。就在他准备放弃求学的时候,蒋国珍的一封来信让他见到了曙光。“那天,我去了蒋老师家。当时正是中午,他留我吃饭,还特意为我煮了面条。”之后,蒋国珍给他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从身上掏出30元钱,叫他先去买点日常用品,准备上学。当敖辛伦赶到学校时,蒋老师的汇款单也随即“追”了过来。此后的4年,蒋老师都按时寄钱给他,资助他完成了学业。

  下山桥小学的数学老师欧阳泉说,自己的儿子欧阳慧33岁了,读初中时就受过蒋国珍的资助。现在欧阳慧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家都念着老人的恩情”。

  1997年,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信仰,67岁的蒋国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捐钱助人不图什么回报,只是尽一名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的本分。”蒋国珍说。

  省吃俭用 甘守清贫

  在下山桥小学,有一块两分左右的菜地,地里的豆角绿油油的,南瓜藤上结出一个个小南瓜。欧阳志老师说:“蒋老师种菜手艺不错,人也勤快。”

  彭检根副校长介绍,蒋国珍对学生慷慨,把毕生的积蓄都用在了帮助学生上。老人的收入在村里算高的,每月能领到2300多元离休工资,他还四处开荒种红薯、黄豆、花生、芝麻等。但他的生活却十分节俭,荤腥不买,烟酒不沾,住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旧土房,穿的是自己缝制或别人给的旧衣服,一张破旧的老床,两条旧棉被,一张旧书桌,几条旧板凳,几乎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6月28日,记者见到了准备去北京参加“七一”表彰大会的蒋国珍。整齐的平头、雪白的衬衫、笔挺的西装、锃亮的皮鞋,老人精神矍铄,“这辈子第一次穿新西装,我说别浪费,他们说是组织安排,代表江西老表的形象。想想也对,党过生日,党员应该穿得精神点。”老人快人快语。

  “追求物质享受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用节省下来的钱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从内心感到快乐。”蒋国珍说。

  不图私利 服务人民

  下山桥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说,蒋老师喜欢读书。

  “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方面的,都喜欢看。”蒋国珍告诉记者,“不学习就不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不能与时俱进。”

  蒋国珍的旧书桌上放着一沓便笺,上面用圆珠笔工整地写着:“生活简朴,工作廉洁,才能换得民心……越注重物质享受,信仰就会越少……”

  蒋国珍常说:“党员不自私自利,党就不会腐败堕落。”很多接受过蒋国珍资助的学生,回家时带着礼物来看望他,但都被他谢绝了:“你们不要来看我,如果有能力,就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也有个别学生受过他资助后音讯全无,蒋国珍毫不介意:“我资助他们,从来就没指望要回报。”

  近年来,村里搞新农村建设,他捐钱;村里人生活有困难,他慷慨解囊。“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人生信条。”“捐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让他们多读书、多学知识,长大后带领群众致富。”蒋国珍说。(记者 吴齐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