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大门围墙的人才“摇篮”

2012年05月18日 23:40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0)

  “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不是口。”这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首任领导,享誉海内外的生物学家、教育家童第周对高职教育的理念。今天上午,科学发展新山东——“鲁花杯”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青岛职业学院进行采访,这所没有大门的生态学校,采取与海尔、海信、青啤等大企业合作办学的机制,通过国际化办学方式,培养了一批高级技工,为青岛的蓝色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树影婆娑、野花盛开,生态森林公园般的职业学院

  18日上午,当采访团的车辆驶出被LED灯照得通明发亮的胶州湾海底隧道时,眼前豁然开朗,沿着在树木掩映、多彩多姿的滨海大道行驶约10分钟,车辆停靠在一片小广场上。若不是花团锦簇中,由欧阳中石题写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字石头的提醒,记者们并不知道,这里就是一所高职学校的入口。  

  “1999年811……2011年3116”,在树木掩映之下走进校园,一块块写满数字和年份镶嵌在水泥路上的花岗石上,特别醒目。学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学院近几年入校的学生人数,在出口的路面上镶嵌的则是每年毕业生就业的人数。

  “‘入学院增知识、进学府修技能’,我们特意将这块石板镶嵌在入口的最前面,也是为了提醒学生们不忘来此求学的目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李占军介绍说,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连续6年超过97%,在大企业就业率达到20%,位居省内同类高职院校前列。“学生们到企业后的口碑都很好,所以许多企业也认可我们的培养形式,愿意长期合作。像青啤,已经连续六年把他们的员工培训也放到我们学校,现在我们不光为企业输送人才,还为企业进修、深造人才。”李占军说。

  秋季落叶不扫,路面中间绿化带野花盛开。西山封山育林,形成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然保护区”,校园南面的绿意“湿地”。记者们和学子们惬意地走在树影婆娑、凉风习习的校园里,沿路欣赏着雕塑与创意设计,一览四架“歼六”战机及军舰导弹的风采,让人回顾起百年青岛工业历史;或坐在绿皮火车车厢改装成的商店咖啡馆惬谈,坐在林下横躺的树干上阅读,不入课堂就能得到青岛工业文化的熏陶。  

  学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学院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54所高校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覆盖亚、美、欧、澳四大洲的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网络。与加拿大西北社区学院实施互换学历交流生项目,向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等派出留学生120人,接收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留学生1200余名。79名学生实现国外就业。

  技术实训基地 企业合作办班  

  徜徉在校园的小路上,在著名文学史家陆侃如与其爱妻冯沅君的塑像右转,迈着林下板石,穿过石磨与百年历史的海草屋,映入眼帘的是写有前院长题写的“do more”两个英文单词的实训楼。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实训基地。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院的实训技术馆已被批准为青岛技术博物馆和市区中小学技术教育基地。馆里布置有近7000件工业遗存,如20世纪30年代的日制并纱机,1937年绘有当时中国地图的古力盖,20世纪中期的手摇式计算机,1957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20世纪60年代的蒸汽机车,四架退役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歼六战斗机,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中国第一条水泥窑外分解线等等,构成丰富多彩的博物世界。  

  “像海尔班、海信班、青啤班,我们已经连续办了好几年了,这些企业的专家会定期到学校来讲课,像海尔还把最先近的设备放到学校,供学生学习使用,就是为了给企业培养更对口的人才。”学校教务处长李占军告诉记者。据了解,该院先后与东软集团、海尔软件、朗讯科技等百家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合作。形成分门类、分层次的14个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及19个专业方向。在青岛市蓝办支持下,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山东省蓝色经济建设,围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物流、海洋旅游、船舶制造等领域发展及人才需求,向山东省蓝办申报的“青岛市蓝色经济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得批准,获省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  

  创意、人文、生态校园设计与教学实训结合、校企合作培养的高职教育模式,吸引了众多求学者的前来,培养了一批高级技工为青岛的蓝色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记者 曹亮 马鑫)

【编辑:吉翔】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