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汇天下新闻 融世间万金
2014年3月 第 07 期

民营银行是“鲶鱼”
                  还是撼树“蚍蜉”

    3月11日,经过层层筛选,十家企业四种民营银行方案“破冰”。但随着3月份的结束,众企业却仿佛都进入静默期。但相关的一轮却不停歇,有人认为,民营银行是“鲶鱼”将对传统银行产生一定压力,尤其利率市场化后;也有人认为,成立民营是“蚍蜉”对国有银行传统优势和地位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

  • 民营银行大多具备“金融基因” 或形成鲶鱼效应
  •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这次试点的选择,不是计划模式下的指标分配,也不是行政管理下的区域划分,完全是对试点方案的优中选优。 梳理首批参与的企业来看,大部分企业本身就有一定的金融背景。
  • 民营银行的成立时机到了 补充或代替着银行的贷款业务
  • 无论是传统银行体系内是否叫嚷着“钱荒”,无论市场利率是否狂飙至历史新高,民间却似乎从来不缺资金。这些民间资金一直在某种程度上或补充或代替着银行的贷款业务,让够不上银行标准的“屌丝”借客们也能看到借钱的曙光。
  • 民营银行重塑中国金融格局 对金融业竞争形成积极影响
  • ☆推动产融结合迈向更高层面。高层次的产融结合是以金融资本为手段推动产业资本的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促进金融业务的深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聚集金融资本实现产业规模与效益的扩张,提升产业竞争力。
        ☆成为银行业改革突破口。民营银行机制灵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有助于提升银行体系活力,改善金融服务。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形态,将为金融业注入互联网思维。
观点:由于国资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市场布局,民营银行与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按照目前参与民营银行试点的几家民企的安排,它们所从事的基本上都是金融业务的“边角料”,无力与国资银行展开公平竞争。
  • 关联交易成隐忧 民营银行监管靠自律?
  •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不管是借给股东还是借给其他借款人,都要求有回报,最主要的是怎么去控制风险,其实只要没有超过股东持有股份的权益就还是安全的。但是贷款利率、贷款期限怎么定?是不是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 民营银行盈利难题待解 做大过程将十分缓慢
  • 众所周知银行成长逻辑的差异性,与其他行业不同。分析人士表示,银行业面临严格的监管要求,银行盈利、做大的过程将十分缓慢。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此前也表示,所有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在激烈竞争条件下前三年到五年肯定不赚钱。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
相比传统企业,更看好能够结合新技术的银行,特别是互联网相关企业申请银行的前景。民营银行未来发展的前景就是错位竞争。如果不是错位竞争而是同质竞争,又不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民营银行失败的概率比较大。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柳传志
现在对民营银行还是非常感兴趣,不过利差放开后,以前靠利息差过日子的老模式很难保证继续盈利。我们会聘请专业顾问,研究联想控股做银行的优势,谨慎出手,在没有想清楚以前我们会很慎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王燕鸣
民营银行目前是试点阶段,主要是从风险控制与金融监管的角度考虑占主导地位。目前应该坚持审慎原则,以建设性的尝试为主,打破原有银行的弊端为辅。
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
从目前来看,民营银行的设立象征意义更大一些。而且,由于尚处在婴儿期,民营银行现不足以对已进入成年期的其他银行机构形成挑战,但未来发展不容小觑。
银监会特邀顾问、工商行原行长杨凯生
银行并非暴利行业,民营资本发起设立银行并非可以“赚大钱”,也不可能解决企业自身融资难问题。民营资本要想从自己办的银行中获得更多的贷款是不可能的。
台湾银行董事长李纪珠
市场化险些导致台湾金融毁灭,台湾政府为之付出几千亿新台币的代价。配套一旦不到位,市场起到的作用是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北大汇丰商学院客座教授许健
民营银行进一步放开之前,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把银行的损失与存款人的损失隔离开,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可以隔绝单一问题银行的风险传导。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胡建忠
外界对民营资本办银行常常有一个误解,觉得办银行和自己办的一般企业一样,自己说了算就可以方便融资。其实银行是一个特殊行业,在任何国家都是特许经营,需要有严格的资质审查和监管。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金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民营银行的机构准入可以说是必然趋势,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滞后,引入市场竞争、放开金融机构门槛是比较清晰的方向。民营银行可以进入这样一个高利润行业,对于上市企业本身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本身也是金融产品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补充。设立民营银行有利于打破大型银行对市场的垄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倒逼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进行产品改革,更好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
编辑部
责任编辑
于恋洋
专题设计
陈光华
技术处理
李伟伟

E-mail:finance@chinanews.com
编辑部:010-57478253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