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巴以和谈重见希望 地区和平需靠政治解决
当前,中东正在陷入更深的动荡之中,地区全面洗牌。在种种不确定性的涌动挤推之下,近年被边缘化的巴以问题反而再度获得了谈判空间,这不啻是照入混沌乱象的一缕阳光。
巴以直接和谈30日在华盛顿结束后,双方决定未来两周继续对话,以初步确定“程序性工作计划”。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还透露,双方同意谈判至少持续9个月。
果真连谈9个月,不论能否谈出什么名堂,本身便将是一个提振人心的重要突破和成功。
巴以和谈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但从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至今,20多年过去,谈判的原则在变——从“以土地换和平”到“以安全换和平”;谈判的文件在签——《奥斯陆协议》《希伯伦协议》《怀伊协议》《沙姆沙伊赫备忘录》、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谈判的空间却越收越窄,曾经的振奋,正被越来越多的沮丧和麻木掩盖。
进入新世纪后,打破僵局的动力持续减弱。其间频繁发生的流血冲突,更使巴以关系持续下行。与上世纪90年代密集的和谈相比,新世纪的直接谈判持续时间之短、间隔时间之长,令人心酸——此次和谈是在中断3年后重启,而3年前的和谈仅持续两轮,便因以色列解冻定居点限建令而搁浅。再往前追溯,2007年前,和谈竟然中断7年之久。
这次和谈——新世纪以来第三次正式直谈,由今年2月走马上任的美国国务卿克里连续6次访问中东促成。但动辄中断的谈判,使得前进的齿轮已经锈迹斑斑,巴以最终地位问题谈判的四大核心难题——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边界和难民,无一松动。复谈之前,以色列内阁更通过法案,要求在特定情况下将巴以和平协议全民公投,这将直接涉及东耶路撒冷的归属,意味着即便谈成一纸协议,也可能会最终作废。
克里强调,巴以双方需要在“艰难、复杂、充满感情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问题上作出“合理妥协”,并强调“合理妥协”是努力的重点。只是,巴以各自眼中的“合理”,相距甚远,双方实力相差又如此悬殊,如何互相靠拢,从斡旋者美国和巴以双方的言语中,尚未现出端倪。
客观地说,很多人对巴以和谈前景信心不足,但正如曼德拉所言:“事情在未做之前,总看似不可能。”而如果不去做,就永远都不可能。巴以乃至中东要获得和平与安宁,唯有政治解决一途。这看似老生常谈,却不得不一谈再谈,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成功。(记者 徐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