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推进“装备外交”一箭多雕
澳门媒体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出访东南亚,促成了中泰“高铁换大米”。近日,李克强在中东欧再度扮演“超级推销员”。25日,李克强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塞尔维亚总理达契奇在罗马尼亚共同宣布,三国将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
《澳门日报》11月28日报道指出,匈塞铁路项目是中国首度把高铁输出到欧洲,是中国高铁迈向国际的重要一步。有媒体更形容为“中国高铁开进欧洲心脏”。该项目将在原有铁路基础上升级,进行现代化改造,工程量不容小觑。据匈牙利媒体报道,建成后铁路时速可达300公里。目前这条连接两国首都的铁路每天对开两趟,需要8个多小时走完约400公里的行程。
据报道,中国将主要在技术和融资上参与匈塞铁路的建设。项目预计将由中国的政策性开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同时中国企业参与工程项目的装备、技术输出和施工。
访问罗马尼亚期间,李克强与该国总理蓬塔会晤,双方决定在修建罗马尼亚高铁方面合作。与多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李克强亦大力推介中国装备,表示中方愿与有关国家一道,将铁路合作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亮点。
报道称,近年来,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积极向世界各国推销中国高铁技术,高铁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新名片,可与“乒乓外交”、“熊猫外交”相媲美。报道指出,中国推进“高铁外交”,既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发展转型需要,可谓“一箭多雕”。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舞台也离不开中国。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国制造”已经风靡全球,“中国装备”也在走出国门,必将享誉世界。
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11月27日报道称,中国加强了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外交游说。李克强在布加勒斯特会见中东欧16国领导人时建议更加积极地推动人民币与欧元及其他欧洲货币的互换结算。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巴黎有望成为西欧新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报道指出,李克强希望通过中东欧国家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在这个新计划框架内,中国向欧洲人提供了100亿美元贷款用于联合基建项目。通过向欧洲市场投放等值人民币的商品和劳务,中国至少为自己解决了两个问题。它不仅把欧洲伙伴吸引到人民币业务上,还可根据互换货币协议获得欧元、英镑和其他货币用来支付从欧洲进口的商品。
报道指出,中法两国在经济财金对话的框架内宣布,巴黎或将在近期成为继伦敦和法兰克福之后第三个欧洲人民币离岸中心,这并非偶然。
另据埃菲社11月27日报道,李克强26日在布加勒斯特与中东欧16个前共产党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提出力争今后5年实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翻一番的目标。
报道指出,此前布鲁塞尔曾警告出席中国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会晤的国家,在与中国签订经贸合作协议时不能跨越任何的监管红线。欧盟是在与中国启动投资协定谈判之后对中东欧16国发出上述警告的。
德国《商报》11月27日报道称,中国外交官早就担心欧洲大国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们通过官方的新华社做了解释:“李克强此行不对欧盟一体化构成威胁,只会促进广泛合作。”
新华社的评论描述了中国外交政策制定者对核心欧洲和东欧关系的看法。德国和法国因为欧元危机而主要关注自己,这迫使其他国家寻求“B计划”和新的出资者。它们的理由是,中国慷慨大方,乐施援手。毕竟这位远东新伙伴不仅资本充足,而且也拥有经济崛起的经验。对北京来说,新联盟伙伴带来的好处很明显:中国正在寻找其可与其他国家媲美的技术产品的购买者。此外,它也想树立自己作为新兴工业国家领头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