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处心积虑谋“解禁” 右翼道路上不愿回头
安倍急于松绑集体自卫权,但似乎欲速则不达。在昨天国会闭幕前,安倍没能如愿以偿,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就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一事达成协议。尽管受挫,但是要让安倍就此打消 “解禁”之心几无可能。据悉,他又把取得协议的下一个节点锁定在下月初。看来,在右翼的道路上,安倍还不愿回头。
日本是个战败后重生的国家,囿于战后体制的限制,发育不全,俗称经济大国、政治军事小国。日本也自称为“非正常国家”。所谓“日本战后体制”有三大支柱:一是既为日本提供保护伞又控制日本的日美安保条约;二是以放弃战争为核心的和平宪法;三是重经济、轻军备的发展路线。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曾根内阁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后,日本就开始表露出摆脱战后体制的萌动。
安倍2006年第一次上台后,日本摆脱战后体制寻求转型的实践驶入快车道。在他短短一年任期中,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作为修改宪法的前奏,修改了素有《教育宪法》之称的《教育基本法》,旨在消除战败国的 “自虐心理”,重振大和民族精神;二是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大幅提升了军事因素在国家政治中的分量,意味着偏离重经济轻军备的路线;三是强行通过国民投票法,为修改宪法做准备。
安倍2012年第二次上台后,利用国际上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更器重日本和国内取得议会稳定多数议席的有利形势,为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更是打出“奉行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加速了修宪强军的步伐,急于把日本变成一个可以拥有正规军队和向海外派兵打仗的 “普通国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的目标。
鉴于修宪难度大,一时难以实现。安倍采取了绕过修宪门槛而通过修改宪法解释的手段来达到解禁集体自卫权、向海外派兵打仗的目标。
安倍政权罗列的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几大条件都为日军寻找某个借口在海外动武留下了巨大空间。近现代史上,日本找借口人为制造乃至扩大事端的恶行,从甲午战争、柳条湖事件到卢沟桥事变,数不胜数。而如今,安倍政权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的同时,还企图解禁集体自卫权,中国和国际社会有理由对日本的走向保持高度警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王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