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策划之安倍狂躁症:修宪扩军一意孤行引众怒
7月1日,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记者会上谈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当日,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这意味着日本战后以专守防卫为主的安保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
视频: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决议 安倍内阁支持率跌破50% 来源:深圳高清
中新网7月4日电 题:安倍狂躁症:修宪扩军一意孤行引众怒
作者:李雨昕 程兰艳 吴倩
面对成千上万民众的连日抗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丝毫不为所动。在他的强力推动下,日本政府7月1日通过有关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这被日本媒体称为“不光彩的一天”,然而对这位“进击”的首相来说,这份决议只是他野心宏图的一小步。
自从安倍晋三再登首相之位以来,似乎一直处于“狂躁”状态,大肆渲染所谓“周边威胁”,不遗余力地谋求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备,以至摆脱战后体制。在修宪遇阻之后,他又退而求其次,打起修改宪法解释的算盘。今年以来,无论是通过武器出口三原则,还是力推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逐渐显露出不顾民意,一意孤行的姿态,他的种种做法也引起国际社会的不安。
症状之一:自负妄为,一意孤行激起众怒
“首相本人甩开宪法的制约,推翻了已经固定下来的宪法解释。既没有和国会商量,也没有重新确认国民的意思,就打开了在海外行使武力的道路。”在日本政府通过有关决议后,日本报章这样评论。
7月1日通过的日本内阁决议案,一改日本长期以来对集体自卫权“拥有但不能行使”的宪法解释,认为“即使是针对他国的武力攻击,根据其目的、规模、形态,也存在威胁日本存亡的情况”,故而即使日本自身未受攻击,也可为阻止针对他国的攻击,而允许“必要最小限度”地动用武力,即行使集体自卫权。
一些日本媒体纷纷指出,此举可令日本脱离此前一直坚持的专守防卫理念,堪称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重大改变。而在与之相关的一些法案得到完备后,为阻止 “关系密切国家”受攻击,日本自卫队在海外参加战争将成为可能。此举有使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第九条“空洞化”的危险。《朝日新闻》的社论更直指安倍内阁决议案为“暴举”,称其是日本政治“极端危险的先例”。
虽然解禁集体自卫权尚需国会修订十几项法律,但在安倍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都稳坐多数席位的情况下,行使集体自卫权几乎肯定会成为现实。
在日本国内,公众的失望情绪在不断发酵。即便是日本前任阁僚,也毫不留情地批评安倍政府称,“战后70年未流一滴血的‘日本式和平品牌’究竟哪里不好?”
就在当天日本内阁会议举行的同时,许多日本民众冒着暑热在首相官邸外不停高呼“中止内阁决议”、“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反对战争”、“请安倍出来与我们说话”等口号。相关的抗议活动连日来一直在持续,并在6月30日晚达到万人规模。
在内阁决议案出炉之后,日本共同社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跌至47.8%。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在该项民调中首次跌破50%。共同社的报道说,有意见认为,这是安倍政府脱离民众的前兆。
安倍的政策遭到民众强烈反对并非首例,日本政府去年年底强行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后,内阁支持率也曾跌破50%。今年4月,日本政府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也引发民众抗议。
症状二:言行怪诞,出尔反尔无所顾忌
日本媒体报道说,上述内阁决议案通过后的记者会上,安倍难掩兴奋之情。不过安倍侧近人士称“此次修改解释只不过是一个里程碑。首相应该还没有满足。”
为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宪法解释是安倍2006年9月第一次上台执政以来就着手之事,但一直未能实现。当时,在安倍上台前发行的《建设美丽的国家》一书中,他对无法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状况表达了强烈不满。
安倍作为口号提出了“摆脱战后体制”,该路线随着2007年参院选举惨败而一度顿挫,但因2012年安倍再次上台而复活。安倍的政治信条没有改变。下一个目标是他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也没能实现的“制定自主宪法”。
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与安倍关系亲近的自民党干部说道:“此次修改解释只是稍有改变。自卫队成立60年前的安保政策已有一百七十度改变。完成一百八十度转变之时,便是修改《宪法》之时。”
修宪扩军,摆脱战后体制,安倍再次上台之后,一直在这条道路上狂奔。屡屡出现的怪诞言行,让国内外为之侧目。
去年,安倍身穿迷彩服登上坦克车的照片,引起舆论哗然,被国内民众批评为“日本之耻”。而这张照片正是安倍积极强军扩武的注脚。日本已连续两年提高国防预算,增幅更是在2014年达到近20年来最高。解除对外售武禁令,启动二战结束后首次对外军事援助,以及参照美国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等等,安倍上任以来在军事方面动作频频。
在历史问题上,安倍也是不断大开倒车。去年年底在其执政一周年之时,安倍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引发国际社会强烈批评。今年,安倍又抛出“侵略未定论”,并将日本侵略事实诡辩为“看待问题角度不同”,再度遭到批驳。
在对待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上,安倍更是出尔反尔,态度极其暧昧。今年6月,日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对“河野谈话”出炉过程的调查报告,被指试图弱化“河野谈话”所体现的官方立场,招致韩国及其他国家的广泛批评。
“如果大家想把我叫做右翼的军国主义者,那就请便吧”。在美国的一次演讲中,安倍晋三这样说道。这无疑是他无所顾忌心态的真实写照。
症状三:受害妄想,搬弄是非浑水摸鱼
安倍一边涂抹着历史一边厉兵秣马,却还要把自己打扮“受害者”,时不时渲染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威胁”,以此为借口来推动自己的政治议程。
“日本在世界上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局势。在挫败那些向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方面,万全之策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安倍1日在内阁会议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决议案后的记者会上如是说。日本共同社的报道认为,尽管没有点名,但作为“严峻”、“企图”的具体对象,安倍无疑将中国纳入了考虑范围。
报道还称,在6月11日与民主党党首海江田万里的党首会晤中,安倍特意提及了中国军事影响力日趋增强的东海和南海局势。安倍当时暗示,他的意图是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强化日美同盟关系来提高对中国的威慑力。
中日战机“异常接近”、中国军费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今年以来,安倍在各种问题各种场合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5月份,安倍公然在北约理事会会上声称,“中国多次试图改变东海和南海现状,并正在成为地区不稳定因素”;6月份,安倍又在G7峰会上鼓动点名批评中国。
安倍搬弄是非、捏造事实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目的,无非是想为其修宪扩军找借口。更深一层,安倍亦想借此来塑造日本“新形象”。
在今年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安倍就迫不及待地勾画了这样一幅场景:在亚太地区,日本可以“制衡”日益崛起的中国。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更是直言,“复兴的日本将在亚洲采取更加坚定的领导角色,制衡中国的力量,谋求让东京成为该地区国家的领导者”。
想成为亚洲地区的领导角色,直白地吐露了安倍的野心。正是在这种欲念的推动下,安倍大力推行“俯瞰地球仪外交”,四处游说、许诺、拉拢,尤其是在亚洲地区试图确立外交主导地位,构筑起一个对华“包围圈”。
针对日本一些政客蓄意制造“中国威胁论”的技俩,中方今年以来已多次批驳。中方指出,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执政当局一方面在历史问题上频频制造事端;一方面在军事安全领域采取前所未有的举措,使日本军事安全政策出现重大变化。人们不能不质疑日本是否要改变战后长期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
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篇文章这样说道,高喊“摆脱战后体制”却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秉持着一种倒退的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中,为了和“普通国家”比肩,在对外政策上想要扩大自卫队活动范围的外务及防卫官僚的某种“国际主义”,也和安倍的民族主义结合在了一起。但是,没有比民族主义和军事力量的结合更危险的东西了。如果没有明智的外交,那么任何军备都无法保护日本。
明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而安倍正在推动日本向否定侵略历史,架空和平宪法,回归“强兵”的道路上疾走。安倍及其追随者的“狂躁”将会给日本及国际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不得不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