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正值农作物春灌时节,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农民王殿德近日却颇为犯愁。“成本就是浇水。不浇的话,一亩地减产三四百斤。”王殿德说。
去年10月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多个省份持续干旱。据农业部网站数据,截至3月1日17时,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8省份冬小麦受旱面积286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480万亩。
在山东德州、临沂等重旱区,一些地方虽然地表有水,但是因为缺乏将水引往田间地头的水渠,不少农民就是守着水库边也用不上水。临沂莒南县水利局长陈淑田说:“渠系没有配套,不能自留灌溉,农民必须喷灌或机灌,这无疑加大了投入。”
山东是中国的产粮大省,但与很多其他省份一样,大多数灌溉水渠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且缺乏有效管护。水利被认为是农业的命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需要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的国家而言,加强水利意义不言而喻。
今年是中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10年总计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文件指出,中国将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一号文件”专注水利发展切合实际,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来自甘肃的全国政协委员孔瑛指出,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中国修建的一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效用。近些年来,虽然国家也持续投入,但是总体而言,水利投入仍显不足。近些年的旱涝灾害让问题更加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国权表示,宁夏南部山区缺水,“有水就能富起来”。国家加大水利投入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中国去年中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粮食生产7年连续增长。但如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是中国在加快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长韩长赋此前撰文指出,目前中国中低产田约占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总面积的一半,旱涝保收田只有36%左右,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强调,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增加灌溉面积,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水源,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当前极端天气更加频繁,而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很多,保证粮食安全亟须加强水利。“农田水利还不修的话,未来就可能出现大问题”。
郑风田表示,水利建设要考虑到“小农水”的建设,就是通达田间地头的“沟塘渠堰”。(记者张云龙 周舟 冯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