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神九航天员出舱将首次保持躺姿半卧姿

2012年06月29日 09:0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十点回家 神九拥抱大草原

  航天员出舱时将首次保持躺姿和半卧姿

  十天前的那个下午,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叩开天宫一号的舱门,第一个进入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第一个家。昨天早晨,景海鹏最后一个离开天宫一号,挥手作别,返回神舟九号,关闭舱门。至此,三名航天员告别他们的太空家园,神舟九号也和牵手相依了十天的天宫一号说再见了。按照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将于今天10时许返回地面,投入地球家园的怀抱。天宫一号则继续留守太空,再一次开始孤独之旅。飞船主着陆场天气预报显示,当地今天多云间晴,气象条件有利于返回舱顺利着陆。

  刘旺手控“九天”分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昨日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九号飞船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

  昨日6时许,三名航天员陆续离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返回神舟九号飞船,做好组合体分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指令长景海鹏最后一个挥手作别天宫一号,返回神舟九号飞船轨道舱,并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昨日9时22分,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按照计划,地面工作人员将于今天上午对飞船实施返回控制。

  飞船返回经历四大阶段

  神九任务主着陆场主任设计师吕明涛接受采访时表示,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一是制动飞行阶段。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圈时,地面测控部门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随即调整姿态,发动机点火制动,进入返回轨道。二是自由滑行阶段。三是再入大气层阶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形成“黑障”,使飞船在240秒内与地面失去联系。四是着陆阶段。

  神九航天员出舱不同以往

  据央视报道,返回舱到达地面后,与前几次的载人航天不同,神九航天员此次在太空中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航天员出舱时将保持躺姿和半卧姿,以保证他们的身体状况。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介绍,考虑到适应地面重力的需要,神舟九号航天员将不再采取自主的方式出舱,而是参照国际上人类参与航天活动的通行办法,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

  白延强说,神舟九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时间有13天,身体内体液的分配已适应了失重状态。回到地球重力环境以后,立位耐力有所下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随着更多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协助出舱将成为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的基本出舱方式。

  白天返回安全更有保障

  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说,神九飞船返回舱着陆时间在上午,对着陆场系统来说就比神八要好得多,人员的安全也更有保障。“工程总体部门给着陆场系统的指标是返回舱落地后两个半小时之内能够找到。”吴斌表示,在神八任务中,从发现返回舱,到第一架直升机落地只用了短短18分钟,然而,由于出现图像传输不稳定等情况,造成了很多人觉得着陆场系统搜救人员慢的错误感觉。(记者 韩娜)

  主着陆场特写

  草原静待神九

  28日清晨,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九号飞船返回主着陆场。当搜救队员拉开窗帘,所有人都笑了,因为天放晴了。

  气象部门随后发布了第二天的天气预报:飞船预计着陆期间,天空云少,能见度好,风力不大,气温保持在17℃至21℃至之间,符合飞船回收的气象条件。

  救生回收队是地面搜救中任务最重的队伍,通信保障、打开舱门、护送航天员、现场警戒,都由救生回收队负责。这支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队伍3个月前就来到着陆场,基本上每天都在训练。仅开舱手反复练习开舱动作就达2000多次,以确保迅速打开飞船舱门。

  7架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静静地停放在草原停机坪上,在完成最后一次综合演练后,地勤人员给直升机穿上了防护衣。

  与前几日各部门紧张的演练和热烈的讨论相比,28日的主着陆场显得安静很多。(新华社记者 黎云)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