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作家两度入藏寻找“西藏的智慧”
中新社拉萨12月14日电 题:法国女作家两度入藏寻找“西藏的智慧”
中新社记者 陈香玉
5年前一次背包客走马观花的经历,5年后一次深入基层的全方位采访,两次进藏之行,“世界屋脊”中国西藏在法国女作家布雷斯勒(Bressler)眼中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真实的西藏,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前进着的西藏。”
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西藏是消失在地平线上的“传说中的宗教圣土和人间天堂”。
“作为一个法国人、西方人,我之前看到了很多将西藏描述得‘很遥远’、‘很难接近’的游记。”布雷斯勒因此动了自己到西藏一探究竟的念头。
2007年,布雷斯勒打起背包来到西藏,从拉萨到日喀则,再到定日,一路上所见所闻形成她最初的“西藏印象”。
2012年,布雷斯勒的第二次西藏之行,除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之外,她采访了西藏大学、拉萨城关区第二小学的师生、江孜白居寺的僧人;她与藏医院专家次旺旦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勉萨派唐卡画家罗布斯达,与西藏文联书法家、藏医养生专家洛多等座谈交流;她还到日喀则班觉伦布村的农户家里,和主人家共进晚餐……
在拉萨的一个藏式酒店里,布雷斯勒日前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揭晓了她找到的“答案”:“真实的西藏应该是一个变化的西藏,这里的人们也需要改善生活,也需要水、电、基础设施,西方人同样也需要这些。”
布雷斯勒的两次西藏行沿着同一条路:拉萨、江孜、日喀则、定日,这使她有机会亲眼对比其间的变化。“前后5年,道路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备,让我从这条相同的路看到了西藏进步、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西藏有这样一种智慧: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得以很好地保护下来”,在布雷斯勒眼中,西藏同样面临着挑战,而西藏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恰恰应成为西方研究学习的样本。“西藏之所以能实现社会发展和传统保护的双赢,恰恰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智慧。就这一点,很多西方国家做得都不如西藏好。”
布雷斯勒说,西藏的智慧不仅仅是很具体的:在饮食、唐卡艺术、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体现,而正是因为有这样开明、积极的思维模式和心态,才使得人们不再仅偏信于某一个人的想法。
布雷斯勒计划把在西藏的见闻以游记形式介绍给她的读者,“在西方人印象中,西藏远远不是这样的。西方人的‘西藏印象’是封闭的,可能仅仅关注的是宗教的问题。但我想介绍的是一个全面的西藏,包括西藏的哲学、医学、文化等等”。
布雷斯勒说她想“向西方人介绍西藏现在的发展、西藏人的生活和他们好客、开放的面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