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提“人民”言辞恳切——评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多提“人民”言辞恳切——评201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魏晞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让人民满意”、“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处提到“人民”,显示出政府日益重视民意之新迹象。
如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报告表述“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事实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不少见。“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如此感性表述的出现,尚属首次。
推及缘由,大致有二。一是近两年,民众对生态环境有了日益清醒地认识,不断通过网络等渠道,发出来自民间的声音。在此背景下,2012年,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粗放式经济结构在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加剧破坏生态环境。对此中共和政府高层并无忽视。2012年11月,中国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当选后的首次记者见面会上,也谈及人民的诸多期盼,其中包括“更优美的环境”。他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除上述感性表述,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有两处表述也是近年来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一是在谈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时,报告强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强调“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时,以颇为诚恳地态度说,要“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谈到教育、科技和文化,工作报告中也首次强调这些“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回顾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报告,相关文化强国建设、推进教育科技发展,着墨颇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同方面,在延续十八大报告总体精神的同时更突出细节和可操作性。
如涉及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推进文化建设方面,报告更是强调,要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还非常具体地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对于老百姓最关心的收入问题,报告说“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至于民主法治建设,报告表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结五年工作,报告也坦言,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这些困难,有些是长期积累的,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事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
“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加努力做好工作,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报告至此,掷地有声。可见民意在中国政府的天平上,分量越来越重。(完)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