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兵救援队支援芦山灾区 22小时完成两次运输任务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芦山灾区,一支来自重庆的救援车队为断粮断水的重灾区送去了救命的物资,这支主要由退伍兵组成的救援队,表现出民间救援力量罕见的组织性、纪律性、设施配备和专业素养
“前方路面边缘塌陷,请后车尽量靠中间行驶。”
“前方右侧有落石危险,保持队形一次通过。”
姜思丞不断通过车载电台喊话,提醒车队注意路况。一行十几辆长城越野车迅速通过刚刚修通的金鸡峡大桥,从宝盛乡返回芦山县城。
他们是来自重庆的“长城精英汇”民间救援队。芦山地震后,他们是第一支进入灾区的非官方救援运输队。在抗震救灾中,这支主要由退伍和现役军人组成的车队,表现出民间救援队罕见的组织性、纪律性、设施配备和专业素养。
两进两出重灾区
这是他们第二次返回芦山县城了。
从“长城精英汇”4月21日晚10时抵达灾区,到4月22日晚8时返回芦山县城,短短22小时内,他们已经完成了两次从县城到乡镇的运输任务。第一次任务把救灾物资从重庆运到芦山县太平镇,第二次任务是回到芦山县城后,又受芦山县民政局委托,运送救灾物资到急缺食物和饮水的宝盛乡。
“川渝一家人。”领队迪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4月20日,芦山地震的消息传来,身为重庆市一家汽车4S店私营业主的迪晨立即萌生了组织救援队的想法。当晚,他组织队员开会,决定组织救援队运送救灾物资前往灾区。次日凌晨3时,全队22台车在重庆集结,确定了30人的救援队伍,其中24人系退伍兵。
21日上午10时,载满食物、饮水 、药品的车队向四川芦山进发,当晚10时到达芦山县城。当车队来到救灾物资接收点时,芦山县民政局局长罗汉东握着迪晨的手说,“非常感谢来自重庆的志愿者救援队,你们来得太及时了??”
罗汉东的感激是有原因的,当时各种车辆无序进入灾区,占据了大量道路资源,迫使芦山县不得不实行交通管制,禁止部分救援车辆进入灾区。而先期进入灾区的部队、武警却严重缺乏食物、饮水等基本物资,灾区百姓也面临缺水、缺粮的困境。
罗汉东当即委托迪晨,连夜将车上的食物、饮水和药品运往道路仍然畅通的太平镇。4月22日凌晨3时许,车队开到太平镇,将救灾物资交付给太平镇政府。
当晚天气预报有暴雨。迪晨和车队成员合议,怕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阻断回县城的道路,决定连夜返回。
于是,卸完物资后劳累的队员,立即发动汽车,返回芦山县城。
上午6时许,他们返回县城,又接到了芦山县民政局的另一个任务,运送一批救灾物资绕道太平镇,送到道路阻断两天之久、物资严重短缺的宝盛乡。
7时装运完毕,车队驾驶员只休息了不到两小时,又接着赶往宝盛乡。随后,车队停留在宝盛乡短暂休整,等待宝盛乡通往芦山县城的道路修通。当晚7时许,道路抢通,车队再次返回芦山县城。
回县城的路上,姜思丞坐在1号车副驾驶位上,用车载电台不断发布路况预警。半路上,步话机从他的手中滑落,他太过疲劳,睡着了。驾驶员杨超不动声色地捡起步话机,一边开车,一边继续发布路况预警。
现役军人请假救灾
杨超是一名现役军人,中校军衔。芦山地震消息传来时,他正在进行为期20天的休假。迪晨一个电话打来,请他参加救援队,他想了片刻,答应了。
“我是成都军区后勤部的,在组织物资救援方面有经验,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比较强。”杨超说,这是迪晨请他参加救援队的原因。
在驶进灾区的路上,杨超的1号车担负着指挥和领航的职责。一路上,他看到一台满载饮用水的大卡车,因未注意路况,侧倾熄火。“车队下来二十几个人,帮忙把车推到路边,后车才得以通过。”杨超说。
尽管有着丰富的避险经验,但一路所见还是让杨超直冒冷汗。他看到武警的车辆被滚石击中,翻落山崖。也看到一辆驶出灾区的小汽车被落石打碎了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全部碎掉,车上载着一家老小,太危险了!”杨超说。
杨超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那次他同样是以个人身份参加救援的。地震发生时,重庆震感强烈,他第一时间想随部队出发,但未成行,参加了一个民间救援团队后,他将一车电风扇送到四川灾区。
杨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军人的组织性、纪律性、专业素质,在一片混乱的灾区救援中尤为重要。“我作为军人可能没有机会到前线救灾,但以个人名义参与民间救援队,同样可以发挥特长,为灾区尽一份薄力。”
“穿军装的商人”
除了杨超和另一名来自总参的现役军人,车队的其他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退伍兵,包括迪晨和姜思丞。
姜思丞退伍前是一名特种作战部队的士兵,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特殊地形的作战经验。在灾区,他和杨超搭档,轮流担任 1号车的驾驶员和预警通报。事实证明,整个救援车队数次平安通过灾区最危险的路段,他们的经验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迪晨在挑选救援队成员时,也考虑到军人的组织性、纪律性。“一个20多台车组成的庞大的车队,如果没有统一行动、服从指挥,肯定要出岔子。”
迪晨说,5·12地震后,他组建了车友会,参与了一些救援活动,此次组建的救援队也建立在车友会的基础上,招募成员时,他特意注明:退伍兵优先。
“本车队终极目标——打造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做一个穿着军装的商人!”在救援车队的招募帖上,迪晨如是说。车队成员多系有退伍兵背景的私营企业主,他们拥有回馈社会的素质和资本。“参加一次救援,每人掏2000元钱,都没有二话。”他说。
迪晨自己就是一个1989年参军的退伍兵,怀念军旅生活,并在自己的生活中保留了一些硬朗的军人作风。《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在救援车队的步话机中,不时传来迪晨的声音,“保持队形”“快速通过”“注意避让”,简明扼要,能够迅速得到队员的响应。队员对迪晨以“老大”相称,认同他的权威,但也会开一些玩笑。
在通过了一个落石地段后,迪晨对一位队员的埋怨批评了几句,话音刚落,手台里传来该队员的回应:“老大的脑壳就是用来思考的,我对此表示欣慰,OVER。”
专业配备
救援车队的22台车辆,全是越野车。“越野车通过性好,在一些险要、复杂的路面上行驶,有着普通车辆不可比拟的优势。”迪晨说,芦山县救灾部门显然也看中了他们的这一特点,所以一再委以向重灾区运输物资的重任。
重庆长城家庭精英汇救援车队虽未在民政局正式注册,却已经在专业救援组织中享有名声。赶赴芦山之前,蓝天救援队、香港国际社工救援队向迪晨寻找帮助,迪晨给他们提供了4台越野车。
车队的内部分工也如同一个有建制的专业救援队。30人的车队成员划分为5个小组:登山组、医疗组、通讯组、后勤保障组、机械维修组。在复杂多变的灾区,若遇突发情况,都有专人负责,车队有能力开展自救。有一台车专门负责医疗卫生服务;考虑到灾区停电的情况,车队甚至自带发电机。
在重庆市渝中区政府支持下,车队成员平时有机会进行民兵战备训练,军姿、枪械、野外训练等等,强化了其军人特色。
“5·12时,大量民间救援组织的涌现,是好事,但他们大都缺乏组织、纪律性和专业素质。”迪晨说,他组建重庆长城精英汇应急救援大队的目的,就是弥补国内民间救援力量的缺陷,把这支队伍打造成“专业”的民间救援队。
他认为,民间救援力量在某些方面有着政府救援力量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行动迅速、灵活、高效,在身份上较容易取得灾民认同。”迪晨说,他这次回到重庆后,准备在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一个民间救援队,而社会组织的新政策亦表明,高素质的民间组织将越来越受倚重,国家需要优秀的民间组织代行政府职责。
“下次其他地方发生灾害,你会再次见到我们的。”迪晨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记者徐智慧 实习生孙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