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合作亮点:钱通路通 突出投资基建合作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要点
-宣布2014年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投资经贸促进年”。
-探讨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支持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
-充分发挥“100亿美元专项贷款”对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
-欢迎 “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首期)”正式启动,支持启动基金第二期。
-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与中东欧国家央行根据各自实际需要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推动本币结算。
-支持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符合条件、有意愿的机构投资对方银行间债券市场。
-积极探讨构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国际铁路运输大通道,打造中欧物流新动脉。
-支持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联合会。
-定期举行中国—中东欧国家促进创新技术合作及国际技术转移的研讨会。2014年举办首届会议。
-2013年12月在中国召开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
-支持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促进机构和旅游企业联合会。
中国—中东欧峰会26日落幕,会议发表了布加勒斯特纲要,为双方未来合作勾画了清晰的蓝图。
领导人会晤机制化
在峰会举行前,中方曾表示,这次会议将发表一份高水平的成果文件。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看来,布加勒斯特纲要的“高水平”体现在两点:一、双方领导人会晤的机制化。纲要第一点就写道,双方将每年举行领导人会晤。此前中国与中东欧之间也举行各层次的会谈,但不是每年,也没有明确领导人级别,此次被写入成果文件表明双方会晤将常态化。二、纲要第二点提到中期合作规划事宜。之前的中欧峰会已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酝酿中的中国—中东欧中期合作规划显然是与中欧“2020战略规划”相配套适应的,这既明确了中国—中东欧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一部分,同时又把中东欧作为中欧关系的增长点来 “另眼相待”。
突出投资基建合作
如果和《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相比较,会发现布加勒斯特纲要政治色彩偏淡,笔墨着重落在经济领域合作。其中,投资、互联互通层面合作更是亮点。
“投资”作为关键词频繁出现于成果文件中。比如纲要宣布2014年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投资经贸促进年”、将举办投资促进研讨会、投资推介会等。陈凤英表示,以往的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议更强调“贸易”的增长,这次却突出“投资”,说明在双方经贸合作中,投资的重要性已上升,投资市场前景更大,双方希望未来能以投资带动贸易合作。据悉,目前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已超35亿美元,中东欧16国在华投资逾11亿美元。
在互联互通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双方合作的重头戏。中东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较薄弱,铁路、公路、港口等都需要更新换代,中国在这方面有一定积累,尤其是高铁技术,双方互补性强。同济大学中东欧研究所所长杨烨指出,对东南欧、前南国家而言,港口开发还可使其将来的物资运输走自己的水路,而不用完全依赖北欧的港口。
纲要还提出要打造中欧物流新动脉。由于中东欧独特的地理位置,中欧物流新动脉向西可辐射欧洲,向东可扩展至俄罗斯,既可打通中国与中东欧“经脉”,又可将中国与整个欧洲大陆贯通。
专家还指出,基建项目不仅适合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同时也利于具有规模、进入市场能力更强的民营企业进行对欧行业投资。纲要中特别提出探讨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正是鼓励中小企业在未来经贸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历史情结现实动力
近年来,中国—中东欧合作在中欧关系图景中分外亮眼。今年以来,除了此次高层领导人会议,还于7月举办过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不仅是发展双边关系的一种新形式,也成为促进中欧关系不断深化的新举措。
专家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关系之所以日益密切,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因素。从历史来看,双方渊源很深,情感深厚。新中国成立时,正是中东欧率先承认中国,新中国最早一批留学生也是赴中东欧留学。因此,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除了互利特征,在情感深处更带着“历史情结”。
从现实来说,欧债危机爆发后,西欧忙于自家“灭火”,无暇东顾,致使中东欧从西欧获得的投资援助资金骤减,陡然间似乎成了“弃儿”,于是“向东走”成为中东欧国家的现实选择。与此同时,中东欧与中国同属新兴市场,中国正在打造经济“升级版”,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中东欧国家则是欧洲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两者合作既契合了各自发展特点与合作需求,更是站在一个历史新节点上。
对于双方未来合作,杨烨建议,中东欧16国还应进一步细分,而不是简单地以地域概念“一锅煮”。比如根据经济发展程度、与欧盟关系亲疏,可分为东南欧、维谢格拉德四国(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这三类。东南欧国家尚未加入欧盟(除了斯洛文尼亚外),整体发展相对落后,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也更欠缺;维谢格拉德四国经济水平相对发达,且较早加入欧盟,因而更“西化”;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虽然也属东南欧,但已经“入盟”,只是时间晚于维谢格拉德四国,其发展水平处于中游。专家指出,细分不是区别对待,而是使合作的匹配性、针对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