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欧密集对外发声:中国坦诚换取欧洲尊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结束担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欧洲之旅,11天走访4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总部,发表4篇署名文章和6次演讲和讲话,会见9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5份联合声明和一份长期规划,还带去令人瞩目的“领导人订单”。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认为,习近平访欧是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用中国人的坦诚和理解换取欧洲人的真诚相待和平等尊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闫瑾认为,习近平此访开启中欧关系新起点,影响深远。
1
超高规格接待
体现欧盟国家重视中国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所到一国,无不受到最高规格接待,甚至连当地媒体也用“破天荒”来形容。
无论是荷兰和比利时的皇家空军战机护航,还是法国的146名骑兵护卫;无论是德国最高规格的军礼仪式,还是法国“打破常规”在荣军院广场举行的欢迎仪式;无论是邀请为新郁金香品种命名,还是被授予比利时最高等级荣誉勋章,往访国在接待中倾其所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闫瑾昨天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体现欧盟国家对中国国家地位的重视,高度看重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发挥的作用,同时也是对习近平本人的一种亲善行为和示好。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
所长周弘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连用四个“非常”描述对习近平此访的印象:涉及面非常广、层次非常多、活动非常紧凑丰富、访问人员也非常多,是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访问。
周弘指出,欧洲方面对中国元首夫妇的接待“空前高规格和热烈”,说明各国都把这次访问视为进一步推动中欧关系的最佳契机。
2
密集对外发声
4篇署名文章6次讲话
访问期间,习近平在4个到访国的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这是习近平首次在出访时发表署名文章,此前往往是接受当地媒体采访。闫瑾指出,联合采访一般是“对方关心什么我们解答什么”,相比之下,发表文章能更加主动阐述自己的主张和思想。这体现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宣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访问期间习近平还发表了6次讲话和演讲,“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等话语令人印象深刻。
闫瑾说,“狮子说”非常有用意,向世界表示中国实力的提升是一个和平的过程,是对目前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一个主动的回应。
“几次演讲非常坦诚,是对待朋友的坦诚,讨论的问题既具有战略性又非常务实,很了解欧洲,对欧洲的多元文化非常尊重,用中国人的坦诚和理解,换取欧洲人的真诚相待和平等尊重”,周弘如此评价。
3
合作成果丰富
推动中欧关系全面发展
访问期间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中法180亿欧元大订单、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年底揭牌、中欧在条件成熟时签订自贸协定等备受关注。
“对于中欧关系,过去有各种声音,习主席这次非常温和也非常坚定地指出,中欧很多方面具有战略伙伴关系,两个力量、两大市场、两种文明进一步加强合作,对世界格局和规则绝对有意义”,周弘认为,习近平此访体现中欧关系发展得“非常丰满、非常成熟”,中国与不同国家提出不同的伙伴关系,并非千篇一律,而是细致、多元、有针对性。
周弘提到,此访的合作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也涉及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治理等,还点到了许多可继续开展合作的领域和可能,将推动中欧关系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闫瑾认为,习近平此访将对中欧关系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使中欧关系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尤其提到一些新机制的构建,如将中德外长级战略对话提升为外交与安全对话、建立人文交流机制等,认为这些制度性安排“比签了几个大单更加重要”,能加深互信,使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习近平在访问中“不回避问题”的特点也让周弘印象深刻,“与欧洲人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意愿表现得很强烈、真诚”。周弘认为,习近平这次欧洲之旅,是中国整体外交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欧洲外交这一笔画得非常漂亮、全面”,使中国整个外交布局更完整。(京华时报记者 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