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加强经贸合作意在“结对子”而非“插刀子”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电 题:中拉加强经贸合作意在“结对子”而非“插刀子”
中新社记者 石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是即将开始对拉美四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于中拉关系的期许。作为就职国家主席以来对拉美的第二次访问,习近平此行蕴藏的经贸合作机遇,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向来重视与拉美的合作,而同很多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时,往往是从经贸合作开始的。”曾任中国驻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大使的沈允熬告诉中新社记者,“近年来的合作是对以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拉双边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13年,中拉双边贸易是2000年的近21倍。2013年,中国是拉美仅次于美国、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拉美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
“可以说,中拉关系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预料,非常可喜。”前中国驻乌拉圭、委内瑞拉大使王珍向中新社记者指出。
王珍说,近年来,拉美日渐成为中国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双方不仅在能源、资源上合作步伐加快,更在农业、基础设施、机械制造及高科技领域加强了合作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因素”对于拉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提振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原副所长江时学向中新社记者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对海外资源的需求,这使大量出口初级产品的拉美受益匪浅。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到拉美的物美价廉的商品还有利于拉美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
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个别西方国家却对此充耳不闻,甚至作出种种无端揣测,他们指责中国仅仅从拉美进口初级产品而非工业制成品;更有舆论指,中国的出口产品加大了拉美制造业的压力,进而损害了拉美长期发展的能力。
对此,多位接受中新社记者的专家学者指出,这一认知的背后,是美国担心拉美这个传统“后院”的势力范围会受到影响的心理在作祟。在一些人看来,中国正在美国的“后院”“插刀子”。
“中国与拉美加强经贸往来,是双方共同的需要,而非针对某一国。”沈允熬强调。他并指出,对于“拉美是美国后院”的肇始者“门罗主义”,不仅拉美国家不会答应,美国国务卿克里日前也公开声明,“门罗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
对于美国因素的影响,江时学建言,中美两国的相关领域官员应该加强对话,同时,作为“后来者”,在开拓拉美市场时,中国企业应加强与美国企业的合作。
与此同时,由日渐频繁的双方高层互访推动的中拉经贸合作,也将以不争的事实证明双边关系的互利性。
“拉美地区此前的区域性合作很多,2011年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成立,为中国从地区层面上发展与拉美整体合作提供了契机与条件。”王珍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在此次出访拉美四国前夕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目前,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标志着,中拉有望以中国—拉共体论坛为平台“结对子”,实现多层次、高水平、宽领域的合作。
“尽管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合作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双方坚持互利共赢的态度,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为中拉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王珍说。(完)
专题:习近平出访巴西等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