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上“霍启刚们”带来哪些建议?
“快考试了,也快毕业了,我有好多困惑,想跟您聊聊。”前几天,全国青联常委、香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收到一名香港大学生的邮件。很快,这名学生收到了他的回信。
去年,霍启刚多了个新的身份——香港大学生的“导师”,而他更愿意把这个身份称为“成长的陪伴者”,“没有老套的说教,也没什么特别正式的指导,更多的是花点时间跟他们聊聊天。”
本周,天津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霍启刚等多位来自香港地区的政协委员把目光聚焦于青年成长。
这些政协委员本身也是年轻人,与大多数青年不同的是,作为名门之后,他们年纪轻轻已执掌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家族产业:1979年出生的霍启刚,是霍英东长孙、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香港庄士集团CEO庄家彬,1981年出生,是庄士集团主席庄绍绥的长子;而最年轻的是1985年出生的陈亨达,作为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之子,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在经纬集团担任执行董事。
这些年轻“掌门人”的提案,自然离不开青年,他们看重的,是如何给青年实在的帮助。
“创业过程中机会、人脉和经验更重要”
作为天津青联副主席,霍启刚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如何真正帮助青年成长,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接地气’,走近他们才能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
如何“做实”创新创业?如何加强津港青年学生交流?如何帮天津学生走出去,走向世界?霍启刚带来的提案,件件都关乎青年成长。
“现在年轻人要面对很多困难。”霍启刚说,目前中国经济整体放缓,国际形势也很复杂,年轻人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就业,“怎样发挥老一辈或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力量,给现在年轻人更多成长的帮助,是我思考更多的内容。”
他也从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从层出不穷的创新创业大赛里,发现了一些问题。“创业不是拿个奖,或是有了钱就代表成功,重要的是一个好的点子能够真正实践做大,这个很难。”担任多个大赛评委的霍启刚认为,更多功夫要下在比赛之外。
“我们往往太注重给钱,实际上年轻人最需要的可能不一定是钱,而更需要机会、人脉和经验。”霍启刚说,不要试图通过组织几次活动,就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或是改变他们的生活和理想。他建议,让更多的企业家或各领域的杰出人士,投入更多时间给年轻人,通过建立类似“一对一”或是“一对二”的“人生导师”“成长陪伴者”等形式,帮年轻人答疑解惑,甚至可以给年轻人推荐更多的机会。这些对年轻人而言,无论是走上创业之路还是直接就业,都将受益匪浅。
发掘自身的“双创”特质
经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31岁的副主席陈亨达,已开始负责经纬集团旗下金融、电商、海外事业投融资、文化产业等多个板块的业务。他这次的提案聚焦为创业的年轻人打造更好的“双创”环境。
和霍启刚一样,陈亨达也有一个身份是香港的大学生导师。他还出任了“经纬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跟不少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比如有的学生问我,该怎么跟风投谈话。我会给他们一些建议”。
在他看来,对创业者而言,整体氛围比单打独斗更加重要。“天津这几年变化特别大,创新创业的氛围也越来越好。”陈亨达说,对年轻人创业来讲,好的环境非常重要。他建议,天津可以借鉴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经验,但不能一味模仿,而要发掘自己的“双创”特质。
目前,他已在天津武清选址筹建一个众创空间,“地点就在高铁站附近,恰好在京津冀的中心区域”。他认为,与北京、上海不同,天津发展“双创”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实体经济基础雄厚,因此,他希望众创空间里能有更多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传统实体企业积极参与进来,与主打创新的小微企业合作,用市场的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既能协助大中型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也能大幅拓展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
“让年轻一代走出去”
天津青联常委、香港庄士集团CEO庄家彬的眼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天津如今迎来了“引凤”的好时机,“现在有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的机遇,要利用这些优势努力吸引更多人才”。
他提到,香港现在设立了基金,专门吸引“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到香港留学,建议天津也可以复制这样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让三地人才流动起来?”庄家彬建议,应从政府层面,打通人才流动的壁垒。对天津而言,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比如政府职能转变再彻底一点,真正能给落户天津的企业更便利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企业落户。
“以前,我们做得更多的是让香港学生到内地实习,以后,希望更多内地年轻人能走出去。”近年来,霍启刚一直推动香港和内地学生交流,他希望能给内地学生更多机会到香港去实习,甚至通过香港到国外去。他说,现在很多内地高中毕业生选择去香港读大学,其中不乏一些高考状元,但他们的就业情况并不被关注,希望能给内地优秀人才在香港更多的发展机会。
他还建议,内地可以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建立沟通机制,利用其在世界各地的资源网络,帮助企业走出去,让更多年轻一代的企业家参与其中,“走出去,眼界不一样,收获大不同”。
专题:2016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