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太行山上忆“愚公” 有一种精神会“不朽”(图)

2017年04月10日 2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太行山上忆“愚公”有一种精神会“不朽”(图)
    李保国逝世一周年,300多名村民和社会各界的人士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地村李保国的半身像前追思。 杨永丽 摄

  中新网邢台4月10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素白的苹果花开满了内丘县岗底村的山坡。55岁的果农杨双奎,站在村南的一棵果树下,默默念叨着:“去年,就在这儿,您还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果树的松枝技术,可现在……李老师,您没有走啊,感觉您仍然在我们身边……”杨双奎涕泪而下。

  2016年4月10日,在核桃树即将开花的时节,58岁的李保国走了,走得那么让人牵肠挂肚。他虽然走了,但他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的精神在万里太行的每个角落传承,这种精神会“不朽”。

  转眼就是一年,草木青青,鲜花盛开。淅沥的小雨落在满坡苹果树、桃树、杏树的花枝上,无声无息,久久不落。它们在追思着、怀念着。

  4月10日,是李保国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记者来到河北省内丘县岗地村,在李保国的半身像前深深一躬。

  1996年,一场暴雨冲毁了内丘县岗底村。面对田间地头的一片狼藉,一向硬气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哽咽难言。当时,跟随专家团前来考察的李保国悄悄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一个月后,李保国带着妻子郭素萍搬到了岗底村,一住就是9年。

  9年的时间,让李保国当初的“一诺”生出了“千金”,岗底的苹果卖出了高价,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百元达到了3万多元。

35年间,李保国凭借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荒山、石地变成了千亩良田,让太行果木成林、四季苍翠,让世代贫困的山区人民走向富裕。资料图
35年间,李保国凭借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荒山、石地变成了千亩良田,让太行果木成林、四季苍翠,让世代贫困的山区人民走向富裕。资料图

  “蜜蜂、壁蜂能帮助授粉,可这金龟子是害虫,专门吃苹果花。”每当到了苹果花授粉的时候,俺就能想起当年李老师的谆谆教导。果农安东景说,以前的时候,俺们以为所有的昆虫都是能帮苹果授粉的,后来学习了李老师的苹果树科学管理的内容后才知道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是益虫,他还把苹果害虫标本做成展示板,让我们记住了害虫的样子。这么多年过去,岗底村再也没有出过把害虫当益虫的笑话。

  村民王银玲说:“看到这些苹果树,我就想到了李保国教授。以前这里一片荒凉,在他的帮助下栽了苹果树。不愁销路,卖得不错,现在这腰包越来越鼓了,可是,再也见不到他了。”

  2016年4月10日,李保国走了。在邢台县、内丘、临城……农民自发在村里设置灵堂为他守灵;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老乡们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土地上。乡亲们说,秋天之时,硕果结满枝头,李老师会含笑看到。

  1981年3月,23岁的李保国刚刚大学毕业留校,就随河北农业大学课题攻关组来到邢台太行山区,把根扎在太行山上。之后35年中,凭借“愚公移山”的精神,他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带领群众发展林果业,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帮助农民增收35亿元以上,10多万农民在他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奔小康。

  “太行新愚公”“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大恩人”……这些都是乡亲们由衷送给他的赞誉。

  2016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李保国“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保国去世后,以郭素萍和齐国辉为主要力量的“李保国科技服务队”成立了。“李老师您走了,但咱们的团队还在。我们一定会把您未完成的事业做得更好,让太行山更绿,让人民更富。”李保国的助手齐国辉称。

  一年走过,这个团队风霜雪雨在路上。与此同时,邢台市各地自发组成的服务团队,也活跃在田间地头。(图)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