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遇见智慧未来
在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遇见智慧未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侧记
春夏之交,八方宾客齐聚福地盛会。
闽江之畔,数字潮流席卷智慧未来。
5月6日至9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为榕城锦绣再添一抹科技亮色。
作为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展览会集中展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智慧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等数字中国建设重点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成就,“平台”和“窗口”作用凸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优先行动方向”,走进展会现场,大屏幕上的这句标语温暖而醒目,这是对人民掷地有声的承诺,也是建设者不懈奋斗的目标,一块块屏幕,一串串数字,讲述着兑现承诺的生动故事。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现场 中国网信网 摄
体验为先,智慧生活触手可及
AR导航、虚拟试妆、水雾投影、大数据治堵……10号馆的“智慧社会+数字生活”展区是今年的新增版块,展区设有大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字体验项目,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体验,很多项目前排起长队。
从事教育工作的市民王先生专程带着孩子前来观展,在体验了人脸识别开门、智能教学等诸多项目后,他告诉记者:深刻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不再只是遥远的愿景,而是实实在在发生于我们身边的日常,这个展览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普通观众对数字中国建设有了具体认识。
智慧社会和数字生活长什么样?百闻不如一试。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落地,数字生活的推广依赖观念普及,体验式观展让智慧生活不再是充满距离的数据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发展阶段清晰可见,实现形式具象可感,激发广大群众在缔造智慧生活过程中的参与感与创造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家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现场 中国网信网 摄
“冷技”热展,智慧科普不遗余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智能应用与我们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深度融合。此次展会实现了“冷技术”与普通观众的零距离对话,让陌生又重要的技术知识抵达寻常百姓,让群众更加了解数字建设事业为社会运转和日常生活提供的诸多保障与便利。
在7号“数字政府”馆,国家文物局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引人注意,特展运营统计监测系统、文物虚拟合影互动等项目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文物工作者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历史文化科普工作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展区工作人员吕玲向记者介绍,博物馆建设对很多人而言是一项较为生疏的工作,此次展览让更多观众近距离了解到文物科普工作的应用形式,有利于提升群众对文物科普工作的关注度,同时也为参展商提供了沟通学习的机会,为更好服务群众积蓄能量。
国家航天局的展位展示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海洋系列卫星发展规划、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工作内容。海洋卫星功能广泛,普通群众却对此了解较少。展区工作人员小王告诉记者,生僻的科学知识从“幕后”走到“台前”,让群众有所感知、加深理解,也激励着相关工作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现场 中国网信网 摄
汇集众智,电子政务普惠民生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成为各地探索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共同目标,更是互联网时代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邀请主宾省参展是此次展会的亮点之一。为分享优秀案例,各地纷纷亮出“看家本领”,多维度展示数字建设工作成果。记者观察发现,“电子政务”依旧是各省参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电子政务系统、重庆政务掌上办、云上贵州政务服务平台……不少地区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电子证照应用、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健康医疗大数据等信息化建设领域先行先试,为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生动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外,智慧法院也是电子政务展区的重磅内容。北京市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已实现全流程在线审理,被称为“24小时不打烊”的法院,展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一款名为“AI合成法官”的产品。该产品能减少办案法官在同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同时AI形象也让当事人更有真实场景的代入感。(中国网信网 郭子涵)
专题: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