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由谁制作?…这辆列车带你穿越70年
作者:李晛
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由谁制作?
新中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是什么样?
新中国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有多厉害?
踏上这辆列车,你能了解到多个“新中国第一”,超燃!超给力!
近日,国庆主题列车在沈阳正式上线运营。列车采用外包车和内包车结合的方式,车身“1949穿越2019”的设计鲜明大气。车厢内,多个“新中国第一”的故事被制成有声海报,乘客扫描车体的二维码,就能收听到主播讲述的荣耀故事。
随着列车的上线运营,初秋的沈阳迎来了一次现象级的乘车热潮。置身车中,老照片遍布车厢各处,一步一图景、一步一印记、一步一篇章,听着“新中国第一”的有声故事,恍惚间,恰似从2019年穿越至1949年……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一座历经战火、百业待兴的城市从此有了新的使命。一座座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拔地而起,一项项技术难关被攻克,一件件打破国外垄断的国之重器被创造出来。
1949年11月4日,在新中国成立一个多月后,沈阳重型机械厂炼出了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随后,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接二连三在沈阳这座城市诞生。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
1950年9月,沈阳第一机器厂(现沈阳第一机床厂)接到了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制作了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如今,这枚历经60多年风雨的国徽依然高高悬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
据了解,当时的生产条件十分艰苦,制作国徽的工具也非常简陋,基本上都是工人自己动手做的,甚至没有合适的尺子测量国徽,只能用工友的身高来测量。
在工厂设备简陋、工具落后、技术存在难题的情况下,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们反复研究试验,攻坚克难。没有炉子,工人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铝罐,自制铁罐代替;没有脱氧剂,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
1951年4月,工人们凭借精湛技艺,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成功铸造出十多枚不同型号的国徽,其中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为直径2米的大型国徽。
新中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
1962年2月,由沈阳国营松陵机械厂(今航空工业沈飞)研制的新中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1号导弹0001枚总装完毕,并进行了静力试验达到合格。
1963年7月,红旗1号导弹完成第一次靶场试验,发射模型弹两发,弹道正常,考验了发动机、弹体强度和气动力性能,证明飞行正常。
为提升红旗1号导弹的性能,1964年,松陵机械厂第二设计室提出改型设计的方案,改型设计出了新型地对空导弹。
从最初的红旗1号、2号、3号,发展到后来的红旗6号和红旗7号,已经服役的红旗9号、红旗12号、红旗16号等,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担负着中国防空的重任,构成了中国地空防空导弹的主体。
新中国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
1965年10月14日,中国制造的歼-7飞机0001架在沈阳国营松陵机械厂(今航空工业沈飞)总装完毕,11月23日进行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到112%尚未发生总体破坏,试验合格。这标志着第一架国产化歼-7飞机研制成功。
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镛驾驶首飞成功。此后,歼-7飞机开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歼-7飞机装备部队后,屡立战功,有力地捍卫了祖国的领空。
“北京八分钟”惊艳世界
2018年2月25日晚,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成果——24台移动机器人圆满亮相“北京8分钟”,为世人展现了一台精彩绝伦而且充满最新、最高科技元素的视觉盛宴,充分展示了中国智慧。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奥运会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仅仅90秒的换场准备时间,24个移动机器人要与舞蹈演员精准互动,完成16套复杂的机器人动作规划……
演出场地内的灯光干扰多,这就要求机器人导航更为精准,并且能用最短的时间作出判断然后适应和调整,与演员进行互动。世界范围内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移动机器人演出阵容。
移动机器人车体携带“冰屏”,在表演中需要配合舞蹈演员完成一系列曼妙而复杂的舞美动作,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误差,哪怕其中的一台机器人有一秒的延迟或动作偏差,都将导致整个演出的失败。强大的工业制造水平与科技创新实力,成就了这场完美的演出,中国用强大的科技实力让世界瞩目。
从炼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到天安门前悬挂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从新中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到惊艳世界的“北京八分钟”;还有……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水下机器人“HR-01号”
1985年12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HR-01号”水下机器人首航试验成功。水下机器人试验成功,为中国建立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础。1986年7月,国家“七五”重点科研建设项目——沈阳机器人示范工程奠基开工。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命名为“中国科学院沈阳机器人示范研究开发中心”。
新中国第一台6000米水下机器人“CR-01”
1995年,国内第一台6000米水下机器人“CR-01”研制成功,并分别于1995年、1997年两次赴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开展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的海底多金属结核录像、照片及声图资料,为开辟区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6000米级水下机器人的国家。
亚洲第一台斗轮挖掘机
1996年,沈阳重型机器厂为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生产的3600立方米斗轮挖掘机,设计能力为每小时采掘3600立方米,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该设备结构复杂,工艺先进,达到当时国际水平。其重量4500吨,属超大型设备,当时被誉为“亚洲最大的陆上航母”。
世界首台500千伏三相组合式发电机变压器
2006年,特变电工沈变公司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台500千伏三相组合式发电机变压器,该产品的研制成功,是中国组合式变压器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2012年6月到7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参与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达到7062米,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的纪录,使中国具备了在全球超过99.8%的海底开展载人深潜作业的能力,标志着中国深海载人技术可与美、法、俄、日等国比肩,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9月6日,由北方重工装备散料装备事业部设计制造的浙江湖州南方物流码头“空中运输走廊”输送机试车成功,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水泥熟料输送机长近12千米,通过穿过群山,实现了航道与水运码头无缝衔接,创造了“水泥熟料天上走”的壮观景象。
国内规模最大、运营里程最长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沈阳有轨电车线路是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70%、100%的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项目,第一个一次性建成一定规模的现代有轨电车网络系统,第一个作为区域骨干公共交通的现代有轨电车工程。
新中国第一台机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一块电磁铁、第一台20000千伏安变压器、第一台25吨塔式起重机……
“以前只知道沈阳是座工业城市,有许多大型工厂、企业,还不知道沈阳创造了这么多新中国第一,我很自豪!”“中国红真美呀!国庆期间坐上这样的列车很有仪式感。”“这么有意义的主题列车必须来打卡!”来乘坐国庆主题列车的乘客们如是说。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新时代,沈阳这座工业城市创造的无数个“史上第一”见证了新中国从咿呀学语,经而立之年,到今天的蜕变成熟。一辆列车不仅见证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辉煌历程,更唱响了民族和城市的时代主题!
本文动图素材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雷竟技平台 等提供,文字、图片等素材综合整理自《城市的荣光沈阳解放70年辉煌成就》一书。
专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