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
中新网5月14日电 二战胜利后70年过去了。南京大屠杀更是过去了将近80年。今天,日本还有人在为松井石根的阴魂喊“冤”;今天,中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松井石根是什么人物。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从松井石根的个人经历着手向读者介绍了他的罪行。文章说,松井石根性格喜好杀戮、坚决彻底的,这或许也是他要么不杀,要么举起屠刀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章摘编如下:
1873年出生于旧尾张藩武士家庭的松井石根,从小就表示出了对战争和搏杀的强烈兴趣。20世纪20年代,日本掀起一股“大亚细亚主义”思潮。这股思潮由日本的“间谍之父”荒尾精提出。松井石根是这一思潮的积极推进者。在陆军大学校,他选择中文作为第一外语,对中国的社会、地理、历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尤其精通古诗文和书法。
1907年,在松井石根的强烈要求下,他被陆军参谋本部派往中国工作。松井石根开始有意结交中国当时的“反政府分子”,希望扶助他们上台后压制欧美列强,完全向日本人靠拢。
1935年8月12日,号称“日本第一大脑”的军务局长永田铁山被刺杀,松井石根因涉嫌此事被迫于28日引咎辞职,退出军界。
退职后松井石根没有闲着,将中国当作了自己大展拳脚的舞台。他专任“大亚细亚协会”会长,以“继承孙中山先生之遗志”为名,打着“日中友好”、“复兴亚洲”等幌子,宣扬日本独霸亚洲的理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但如何让国际社会乃至南京政府认可“满洲国”这一“既成事实”,成了日本各界最头疼的问题。
此时,松井石根登场了。他认为,中国政军界派别林立,但凭借自己在中国高层的人脉以及和蒋介石的特殊关系,完全可以在其中找到缝隙,让南京政府实际认可“满洲国”。
从1936年开始,他以私人身份奔波于“满洲国”、华北、华南地区乃至南京进行游说,并试探中国各方面的反应。他的25岁的秘书田中正明与他同行。田中正明后来靠“研究松井石根”吃饭,以其所著《“南京大屠杀”之虚构》而闻名。
田中正明所著的《“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中记载,1936年3月,松井石根在南京活动了三天。
松井石根虽未说服南京政府接受他的“个人方案”,却摸到了南京政府的底。回国后,他立即向首相广田弘毅与日本军部报告了南京之行所取得的成果。 显然,这为一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也为他本人出任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指挥日军攻占南京与实施大屠杀做好了准备。
在蒋介石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的松井石根,很快就卷土重来。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逐步把主要作战方向转向了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打响。日本政府于8 月15 日组成“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为司令。
攻占上海后,南京政府拒绝求和、坚持抗战的强硬态度,使松井石根越来越认为,为了进一步实施对中国的武力征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攻占政治中心南京,用战争恐怖威慑政策才能迫使中国迅速而完全地屈服。此时,松 井石根已经悄悄拔出了屠刀,准备在南京大开杀戒了。
1937年12月5日晚,松井石根指挥日本“华中方面军”各师团,在日航空兵的配合下,向南京外围防线各阵地开始发动猛烈的进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经血战后沦陷敌手。
从日军踏入南京城的那一刻起,松井石根认为狠狠“教训”城内军民的时候就到了。他采取的手段就是把南京城当作小时候做错的考卷,擦得干干净净! 在松井石根眼中,这可不是什么泄私愤,而是以恐怖的大屠杀威慑中国“反省”,恐吓中国其它城市,减少进攻阻力,属于“战略需要”。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曾做出这样的分析与判断:“对都市或村庄居民实行屠杀以为报复,这就是日方所谓的‘膺惩’行为。这些行为在战争中一直未停过,其中最坏的例证就是1937年12月对南京居民的大屠杀。”
1947年3月10日,南京政府国防部组织的“审判(日本)战犯南京军事法庭”公布了松井石根的“扫荡肃正”结果: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大规模集体屠杀共有28案,屠杀19万多人;零星屠杀有858案,屠杀约15万人。总计日军屠杀达30余万人。
松井石根在指挥日军进行持续多日的血腥大屠杀外,还进行疯狂的抢劫、奸淫、焚烧等,以加强恐怖威慑的力度。日军在侵占南京后所疯狂进行的烧、杀、淫、掠等战争暴行,使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
在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松井石根还无耻诡辩,拒不认罪。还好,历史的裁判,把松井石根送上了绞首架!(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