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侨舍”筑梦美丽乡间

分享到:

浙江:“乡村侨舍”筑梦美丽乡间

2023年04月28日 05:5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大罗山下的艺术侨村、瓯江边上的“圣托里尼”、玉苍山南的采茶农庄……在浙江各地,华侨华人返乡创办的特色民宿遍地花开,吸引大批游客走进和美乡村。为进一步走好侨助共富特色路,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侨联近日在温州举办全省“侨助共富”推进会暨“乡村侨舍”现场会,发布浙江省《“乡村侨舍”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团体标准),并对首批省级“乡村侨舍”进行授牌。活动同时面向侨界民宿业主代表开展政策解读与行业宣讲,为“乡村侨舍”品牌化运营提供助力。随着华侨华人的热情参与和一系列政策显效发力,“乡村侨舍”的故事正与乡村振兴的画卷一同展开。

  让乡村土地焕新出彩

  在浙江省青田县仁塘湾村的大山里,有一座蓝白相间的地中海式庄园。站在庄园高处远眺,仿佛置身希腊海岛。

  西班牙华侨张玲晓是这座青田圣托里尼民宿的创始人。2014年,他在家乡盘下330亩山地,决心在山林间打造一片度假胜地。

  “我是土生土长的仁塘湾村民。小时候,这里曾是我放牛的一片绿草地。此后多年,我虽然在欧洲发展,但始终忘不了家乡的青山。2014年,在回乡投资期间,我得知这片山地渐渐荒废,感到十分可惜。这里位于县城近郊,区位好、环境美,我想到,不如在这里创办一座庄园,把欧洲风情带到家乡,也为我们青田的侨乡旅游做些贡献。”张玲晓说。

  拔荒草、种草皮、栽绿植,张玲晓带领团队说干就干。不久后,原本人迹罕至的大片荒山,变身为了绿地花海,地中海风格的蓝白建筑也拔地而起,巨大的改变让当地村民纷纷表示惊喜。

  如今,在这座山间庄园,特色民宿、农耕研学、星空露营等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定期举办的灯光秀和音乐节等活动也已在当地打响知名度。目前,庄园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村民50余户,年均代销农副产品30余万元,助力村民年均增收3—6万元。此次,青田圣托里尼民宿获评首批省级“乡村侨舍”。

  除了把异国风情引进来,华侨华人创办的“乡村侨舍”也注重把乡土风貌留下来。

  在浙江省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一幢垒石建筑坐落在雁荡山脚下。这里是意大利华侨鲍成龙与家人共同打造的“安葵·岚”民宿。

  鲍成龙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此前在意大利IH酒店担任高管。一次回国旅行时,他发现了这座古村落的宁谧风光。

  作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黄檀硐村人文底蕴深厚,建村已有800多年历史。层峦叠嶂间,当地完整保留了原始景观,古屋、古庙、古祠堂等参差错落。

  “看到国内有这样的好山好景,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也方兴未艾,加之我是学设计出身,此前积累了多年酒店运营经验,于是,我当即决定回国投资,在乡村民宿行业做一下尝试。”鲍成龙说。

  2018年,鲍成龙与家人在黄檀硐村选定一座祖孙六代传承的老石头房,经过1年多筹备,在不破坏当地生态和村落风貌的情况下,建造了一座度假民宿。

  “民宿选用的木料均与当地木材色泽一致,建筑外立面也采用垒石工艺筑成石墙,整体风格力求与村落景观和谐统一。”鲍成龙说,“在民宿后院,我们还开辟了农田,种植时令蔬菜,养殖林中鸡。每当客人到访,我们都会提供新鲜的本地食材,让客人品尝到乡村真味。”

  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乡村侨舍”的火热图景,背后是乡村治理的创新升级。

  2018年6月,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浙江德清县率先颁发首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证书。来自4个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农民代表、民宿业主代表签订三方流转合同,获颁第一批真正意义的“三权分置”不动产证。那年,这项创新制度的实施,让温州乡贤、意大利侨眷叶芳全看到了投身乡村振兴的新机遇。

  “‘三权分置’改革清晰界定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为经营者权益提供了法律和政策支持,这让我对在乡村投资兴业更放心,更敢于在乡村做长期性投入。”叶芳全说。

  2018年8月,叶芳全获得温州首批农房(宅基地)流转证书,并开始着手对湖岭镇永乐村(原呈店村)的老旧房屋进行修缮和改造,建设“泉玥·湖岭”民宿。民宿项目涉及农村民房十几间,使用期限20年,总投资约5000万元。

  叶芳全介绍,“泉玥·湖岭”民宿在建筑和园林设计上注重“修旧如旧”,保留当地村居的自然风貌。为了让民宿更具古典韵味,他还专门到广东、福建、安徽等地寻找老石板、老木材、老瓷器等,在硬装、软装上下足了工夫。

  民宿建成后生意红火,试运营期间几乎一房难求,带动永乐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如今,原本闲置的老旧房屋,不仅能让村民每年每间拿到2000元租金,村民种植的蔬果、饲养的鸡鸭还能通过民宿销售,带来不少收入。目前,“泉玥·湖岭”已为当地村民提供十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超过6万元。

  在温州苍南县桥墩镇八亩后村五凤茶园,另一家“乡村侨舍”,也与当地村民走出了一条产业合作之路。

  五凤茶园位于浙闽交界、玉苍山南。2020年,一次偶然的经历,让西班牙侨眷谢秀婷发现了这片万亩茶田。秀丽壮美的景象,让她决定留下来,挖掘当地的茶文化和茶产业。

  谢秀婷了解到,由于缺乏旅游资源,村里游客少,成茶销量不高,村民基本以卖茶青为主,但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前来收购茶青的客商不多,收购价格也难以达到村民的预期。于是,她决定,发挥自己在旅游业积累的经验,在五凤茶园打造一家以茶为主题的民宿,带动乡村旅游的同时,也把当地的茶带出深山。

  2021年3月,“茶缘居”投入运营。这年3月8日,借妇女节的契机,谢秀婷广泛邀请浙江省内旅游业行业的同行前来游玩。此后,她还积极对接各大旅行社及省内中小学校,承办生态游览和研学活动,渐渐打响了“茶缘居”的名号。

  在运营过程中,“茶缘居”优先雇佣周边村民参与侨舍服务和管理。在旅游旺季,雇佣当地留守妇女、老人十多人,促进每人每月增收1000—2000元。民宿内设“共富超市”,提供白茶、绿茶、红茶、栀子花茶等旅游伴手礼,同时根据时令,销售野菜、土鸡蛋、月饼、芡实糕等土特产,为村民增收提供新窗口。

  此外,“茶缘居”还参与了当地“共富茶园”项目,按照每亩13800元的价格认领茶园,定期收购茶农种植的茶叶,同时和茶农合作开发功夫茶等茶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一系列举措,如今,每年来“茶缘居”观光的游客稳步上升,当地茶叶卖不出去、茶青没人收的问题也渐渐成为历史。

  为乡村振兴引资引智

  作为“侨助共富”的特色工程,近年来,浙江省累计建成“乡村侨舍”约238家,投资金额近15亿元,带动从业人员2000余人。当前,浙江各地侨资民宿蔚然成风,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注入新动力。

  “参与家乡发展、见证家乡变化的过程让人心潮澎湃。”张玲晓说,“相信在‘侨助共富’政策的指引下,会有越来越多海外华侨华人返乡创业,共同参与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期待今后有更多机会,让创业者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乡村侨舍’的发展之路,推动民宿集群发展。我有信心,和侨亲们一起,把村里的大山打造成致富的引擎。”

  最近,鲍成龙也在忙着新项目。建成黄檀硐村的第一家民宿后,他把自己的民宿品牌带到了温州多地。目前,“安葵”民宿有3家门店投入运营,另有2个项目正在建设。

  “我们即将开业的项目位于温州三垟湿地,计划依托湿地景观,打造一个占地180亩的文旅综合体。同时,在温州泽雅镇水碓坑村,还有一个民宿项目正在建设。为此,我们与镇政府开展共富合作,由镇政府投入一定资金,我们每年以一定百分比的形式把营收返还给村集体。民宿建成后,我们计划挖掘当地以竹造纸的传统工艺,把纸山文化和竹编元素等融入民宿运营。通过这些项目,我们希望以在地化设计,留住乡土风貌,让游客充分感受乡村的原生态与新活力。”鲍成龙说。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不少“乡村侨舍”迎来旺季。叶芳全表示,“泉玥·湖岭”也做好了准备。目前,民宿正在持续完善,许多体验类的新项目已经排上日程。下一步,他计划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的民宿介绍给更多游客,让更多人走进桃花源般的永乐村。

  “茶缘居”的客房也早在“五一”前就预订一空。“客人来到民宿后,我们会带领大家参与茶文化体验活动,包括采茶、制茶、烹茶等。客人还可以参与我们设计的历代茶文化课程,学习宋代点茶文化、唐朝煎茶文化等。”谢秀婷说,“我们平时还会根据季节变化,开展当地农产品采摘活动,例如,春天采摘茶叶,夏天采摘栀子花,冬季挖笋、挖芋头等,并和客人一起,把采摘的食材制成点心和菜品。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客人深入感受乡土内容。”

  “接下来,我想呼吁更多人回归乡村发展。期待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有越来越多海外侨胞回到故乡,参与打造乡村产业,推动乡村特色文化走出去,让世界看到我们和美乡村的新变化。”谢秀婷说。

【编辑:李赫】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