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 说: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随着近期双方高层领导人频繁往来和《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宣布,中欧如何打造经贸合作“升级版”备受外界关注。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中的主要力量。自200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欧经贸合作一直是双方关系的重要基石。中欧贸易额从2003年的1252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5460亿美元,欧盟连续9年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0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在贸易、投资、技术引进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对话与交流机制不断完善,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期,中欧高层领导人往来频繁。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北京召开第16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共同出席第九届中欧工商峰会;11月25-28日,李克强总理访问中东欧,出席第二次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12月2日至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携商贸团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欧领导人的紧密互动,为中欧商贸带来新的机遇。在11月举行的第16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双方宣布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未来5到10年的中欧合作指明了方向。中欧将如何打造经贸合作的“升级版”?中欧经贸合作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12月9日14:30,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马社将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为网友解读中欧关系的新篇章。 (2013-12-6 16:30)
中新网报道 说:嘉宾简介:马社,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1982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法语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学习。1987年至1992年,在中国外经贸部工作,1992年至1995年,任中国驻法国使馆经商处二等秘书;1995年至2001年任外经贸部欧洲司处长;2002年至2006年,任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2007年至2011年任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2012年至今任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 (2013-12-6 16:48)
中新网报道 说:商务部欧洲司简介:商务部欧洲司是商务部主管对欧洲经贸合作的部门,主要职能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与所负责国别(地区)经贸合作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建立双边、区域政府间经济贸易联委会、混委会等机制;组织双边、区域经贸谈判;处理国别(地区)经贸关系中的重要事务;监督外国政府履行与我国签订经贸协议情况并承担对外交涉工作,协助中国企业获得外国市场准入;管理与未建交国家的经贸活动。 (2013-12-6 16:49)
主持人 说:各位朋友下午好,欢迎收看《新闻大家谈》,我是主持人陈虎龙。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随着近期双方高层领导人的频繁往来和《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宣布,中欧如何打造经贸合作“升级版”备受外界关注。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中的主要力量。在11月举行的第16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双方宣布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未来5到10年的中欧合作指明了方向。那么中欧将如何打造经贸合作的“升级版”?中欧经贸合作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今天来到演播间的是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马社,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欢迎您,马司长。 (2013-12-9 14:31)
马社 说:大家好。 (2013-12-9 14:31)
主持人 说:回望过去十年,中欧贸易额从2003年的1252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5460亿美元,欧盟连续9年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0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您觉得哪些因素让中欧两大经济体越走越近? (2013-12-9 14:32)
马社 说:就像刚才你说的,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经济体,实际上有5.1亿人口,大概有15万亿美元的GDP,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这两个经济体经济关系紧密是必然的。至于说什么因素,我想主要一个是双方的互补和互利的因素,第二是共同发展的需要。中欧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强,比如说欧洲的技术、品牌、管理经验、销售渠道,都是非常先进发达的,那么中国有它的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双方的合作是互利互补的。 (2013-12-9 14:36)
马社 说:第二,在互利方面,比如说现在我们好多的出口欧洲的产品,都是欧盟一些企业在中国投资生产的。这些投资企业在中国生产产品后,再反销到欧盟去,实际上是利用了中国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欧盟消费者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这样完全是互利互惠的,投资者也赚到了利润。中国通过出口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并创造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因此,双方的贸易是互利的。在某种程度上,经济上的互补、互利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现在这种关系越来越紧密。 (2013-12-9 14:42)
马社 说:第三,确实有共同发展这么一个原因。因为双方尽管发展阶段不一样,但是欧盟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也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现在也在进行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过程当中,双方都需要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和互相帮助。况且中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在扩大内需。欧盟在就业、雇佣雇工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为了提高竞争力,也在调整、改革。在这种改革调整当中,发展同样是一个重要主题。在今后合作当中,双方会走得越来越近,相互借鉴融合的程度会越来越深。所以我觉得,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双方在其他各领域也在进行深入的合作。实际上中欧从2003到2012年贸易额年均增长是17%,现在每天中欧之间货物贸易的金额达15亿美元,所以双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 (2013-12-9 14:53)
主持人 说:您刚才谈到了,从每天的贸易量包括经济规模上,还有双方互补性来说,中欧贸易合作可以说越来越深化,而且前景非常广阔,其实我们也了解到,从2013年1到10月份,中欧贸易额4561亿美元,增长0.5%,其中,中国出口2759亿美元,下降0.7%,进口1802亿美元,增加2.4%,中方顺差957亿美元,缩小5.2%,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缩小?这样对双方经贸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2013-12-9 14:53)
马社 说:两个经济体之间贸易顺差、逆差,尤其是某一年当中的顺差、逆差的增长,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要从长期和全局看,这种逆差的存在或者顺差的减少,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确实最近几年,中欧贸易当中一直是中方的顺差比较多,但是近来顺差在逐渐减少。这几年,从大环境看,整个世界经济形势都不太好。欧洲深陷债务危机,内需减少,自外部进口下降。因此中国对它的出口减少了,相反进口有时候还在增加。因此造成了中国的顺差减少。但是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实际上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结构性因素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是历史和经济的原因造成的。所以,现在的这种贸易不平衡是短期内不会很快解决的,只能在双方经济中逐步得以解决。比如说,如果欧盟能向中国出口更多的高技术产品,就能进一步缓解它的贸易逆差。 (2013-12-9 15:06)
主持人 说:其实正如您刚刚谈到了欧洲一直受欧债危机影响,而且他们经济复苏很慢,部分欧洲国家甚至一度濒临“破产”窘境。目前来看,随着欧盟经济出现复苏,而且欧债危机没有完全解决的背景下,这对中欧经贸合作产生什么影响? (2013-12-9 15:07)
马社 说:欧债危机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今天尚未完全结束。无论从贸易、投资、技术转让,还是其他方面,这场危机对中欧经贸的合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一是体现在双方的贸易额下降,这是个逐渐的过程,去年非常明显,这是很多年都没见过的。中国和欧盟的贸易额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去年和一些主要的欧盟国家贸易额出现下降,与某些深陷危机的南欧国家甚至有两位数的下降,这就造成了中国对欧盟整体出口有所下降。 (2013-12-9 20:08)
马社 说:第二是投资。近年来,欧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一直是增长的,欧债危机后增长变得非常缓慢。到去年就开始下降,欧盟的公司因为财政问题,资金紧张,新的项目投资开始减少,所以欧盟对外投资有所下降。 (2013-12-9 20:09)
马社 说:还有技术转让。欧盟是技术转让的最大来源地,也出现了下滑。当一个国家遇到了经济困难,除了自己采取措施来解决以外,有些对外部产品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从这几方面来看,欧债危机对中欧经贸合作的实际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2013-12-9 20:09)
马社 说:今年以来,欧盟治理欧债危机开始出现明显成效。欧洲经济有止跌企稳向好的趋势,希望这种趋势能够延续下去。从今年1到10月贸易额来看,中欧贸易额止跌回升了,比去年增长了0.5%。尽管这个数字仍然很低,但好在没有再继续下降,这让我们感到欣慰。 (2013-12-9 20:09)
主持人 说:其实您刚刚谈到了中欧贸易日益扩大,尤其在光伏产业行业之内,大家非常关注这方面贸易摩擦,您怎么看待贸易摩擦对中欧的影响? (2013-12-9 20:10)
马社 说: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每天都有15亿美元的货物来往。这种情况下,产生贸易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有了贸易摩擦、纠纷以后,怎么来处理,这是双方应该探讨的。因为两个相互依存、融合度很深的贸易体,必须要找出妥善解决纠纷的办法,这样才能避免双输的结果。 (2013-12-9 20:10)
马社 说:去年中欧贸易受欧债危机影响,有所下降,同时贸易摩擦也增多,贸易救济案件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欧盟2012年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中,1/3是针对中国,特别是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是中欧有史以来最大贸易救济案,涉及2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也是世界贸易史上最大的贸易救济案。但是怎么来解决?最后是经过双方领导人以及商务部领导密集的谈判,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这对中欧今后贸易争端解决树立一个非常重要的先例,也是双方管控贸易纠纷的典范。我们不能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矛盾和纠纷,但通过这些案件却给我们带来的新启示和方法来解决类似问题,只要双方努力,肯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2013-12-9 20:10)
马社 说:这个案子涉及到不光是金额,还涉及到中国的就业,社会问题,所以中方一直非常重视。双方能够通过磋商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中欧这两个重要贸易伙伴的一件幸事。 (2013-12-9 20:10)
主持人 说:其实谈到贸易争端并不可怕,而且在我们大背景合作下,整个长远合作的前景这么广泛的情况下,遇到贸易摩擦正像马司长说的,我们双方坐下来谈,找到合适的方式。中国和欧洲距离很远,没有其他领土争端,而且在经济合作一些其他方面更多一些互补性方案,其实在中欧合作前景上,从历史上也是成功案例非常多。而且我们也关注到从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欧间高层往来频繁,中欧商贸也迎来新的机遇。中国对欧出口已经从锅碗瓢盆逐渐升级到铁路、列车等具有科技含量的项目。您怎么看这样的变化?中欧未来合作的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是哪些方面? (2013-12-9 20:11)
马社 说:中欧经贸经过最近三十多年的发展,有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相对简单到比较复杂的过程。过去贸易结构和今天贸易结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但双方的互补性还是存在的,而且将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欧洲对我们来说,对中国的技术引进这方面还是很开放的,我们从欧洲引进了大量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欧洲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改进、改革,也需要和中国一起来发展双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在双方将来的合作中,比如汽车、飞机、电站等传统合作领域,还可以不断深化;而且中欧在城镇化、节能减排、高新技术等新型领域,还有非常大的合作潜力。今后中欧双方可能要在这些方面继续深化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所以在刚刚结束的16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双方共同发布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在这些领域当中都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2013-12-9 20:11)
主持人 说:在12月2日至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曾表示希望此行为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奠定基础,您觉得中欧自贸区谈判的前景如何? (2013-12-9 20:11)
马社 说:最近大家比较关注“中欧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实际上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但是没有引起关注。因为确实没有到那个发展阶段,没有实际的需求。但是随着国际上区域贸易、双边贸易的一系列自贸协定的签订,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中国和欧盟是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两个大的贸易体,为什么不能签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呢?这样不更有利与双方贸易经济的合作?所以大家又想到了这个问题,包括商务部门在工作层也想到这个问题。现在看待中欧经贸关系要有前瞻性,要看到其发展潜力。如果双方没有贸易协定,可能会出现一些贸易障碍。通过自由贸易协定,为贸易提供了便利。 (2013-12-9 20:11)
马社 说:自贸协定绝不是说一天两天就可以签署了,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是大家取得共识以后,共同努力,水到渠成。现在中国希望能够和欧方开展可行性研究,然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签署协定,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促进中欧双方的贸易和经贸合作。 (2013-12-9 20:12)
马社 说:现在欧盟有些国家对这个提法还是有些积极的表态,英国首相来华提到,他们支持这样的谈判,其他欧盟国家也有类似表态,显示欧盟内部也在逐渐形成共识。 (2013-12-9 20:12)
主持人 说: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到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以及欧委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将对中欧经贸合作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您怎么看这方面的问题? (2013-12-9 20:12)
马社 说:《中欧投资协定》是非常重要的协定,在前不久召开第16次中欧领导人会议当中,共同宣布启动谈判具有历史性意义。因为中国和欧洲目前尽管贸易额有很大的发展,但投资额还很少。欧盟在对华投资额在欧盟对外投资总额中的比例不到2%,中国对欧盟投资还不到欧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1%。在投资上,欧盟在《里斯本条约》以后,投资领域由欧委会来统一负责,欧盟将有一个统一的投资政策和对外签署统一的投资界定。中国现在和欧盟成员国除了爱尔兰以外,都有投资保护协定,但是这是和各个国家分别签的,有的时间也很长了,签了近二十年了。《中欧投资协定》是授权欧委会和中国签署一个高水平的内容广泛的一个投资协定,是统一的,给企业为进入双方的市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创造这种稳定可预见性的法律环境,从而有力促进中欧合作,这样对双方企业是非常利好的一个消息。这个协定已经启动了,中方现在已经准备好了,可能2014年1月份就要进行第一轮谈判,希望能够取得积极的进展。 (2013-12-9 20:12)
主持人 说:在我们很多看到欧债危机背景之下,欧洲经济复苏也在缓慢进行当中,而中国企业也不断在大踏步进行,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增长较快,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3-12-9 20:12)
马社 说:这几年中国企业对欧盟的投资发展的非常快,有一些国家,像英国,中国去年一年的投资就是82亿美元。用英国当地的报纸说就是井喷式的发展。据我们统计,对欧洲直接投资已经是315亿美元,涵盖了欧盟整个28个国家,雇佣了当地4万多人。2012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61亿美元,投资现在面临着新的机遇。很多欧洲国家领导人到中国来,或者中国领导人到欧洲去,他们都在说欢迎中国企业到欧洲来投资,承诺要改善投资环境,给予优惠政策来吸引中国企业投资,这成了一个普遍趋势。 (2013-12-9 20:13)
马社 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起步晚、增长快,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企业根据自身经济的发展,到了要走出去的一个阶段。欧洲现在也需要中国去投资,因为欧债危机以后,一些企业现在遇到很多困难,希望中国企业去投资、参股、入股,并购。现在对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确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遇,企业也在不断完善自己,总结经验,扩大对欧洲投资。这样一个潜力,我觉得在今后几年发展还会更快,还会持续的发展。 (2013-12-9 20:13)
主持人 说:可以说中欧企业在对方的市场上利益市场空间可以说巨大的,而且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在不断走出去当中,前景非常广阔,在整个投资中安贸易合作当中,我们在探讨话题节目也有很多网友提出自己的问题,请教马司长,注重电信设备企业,有很多设备贸易摩擦,您如何看待? (2013-12-9 20:13)
马社 说:中国和欧洲在无线通信设备领域合作很重要,欧洲几个大的通信企业都在中国有业务。中国通信企业,特别是华为、中兴在欧洲也有发展,这实际上是非常好的事,双方的通信企业优势互补、技术融合度高。我们也听说有无限通信设备这方面的摩擦,特别是欧盟委员会要自主立案限制,我们认为这是非常不恰当的,有损于双方在通信领域合作的局面,也有损于双方的利益。我们不希望看到这种摩擦的发生。 (2013-12-9 20:13)
主持人 说:好,我们也看到说针对欧方利用贸易救济措施阻碍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情况,作为报复,中方是否会提起更多WTO诉讼或发起更多针对欧盟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我们之前也了解过,比方说葡萄酒一些项目。 (2013-12-9 20:14)
马社 说:中欧之间的合作是互利互补的,双方每天都在进行着大额贸易,之中发生了一些贸易摩擦很正常。WTO允许贸易救济等措施,但中国非常审慎克制地使用这种措施。中国还是主张通过磋商、协商来解决贸易摩擦,我觉得双方如果有贸易摩擦,要通过磋商、谈判来解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至于是不是去WTO,或者说是不是使用贸易救济措施这种工具,就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处理。不过,即便依照法律规定,遇到贸易摩擦,也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就像光伏案,最后没有采取反倾销或者反补贴,而是采取了协商的价格承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3-12-9 20:14)
主持人 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各国都在进行多边或者双边谈判,欧盟与美国商签TTIP协议,您怎么看? (2013-12-9 20:14)
马社 说:美国和欧盟正在进行TTIP协议的谈判。美国和欧盟都是最主要的经济体和贸易方,它们之间进行这种谈判也正常。我们觉得像这种谈判,尤其牵扯到两个大的经济体谈判,规模大、影响大、关注度高,中国也是贸易经济自由化积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我们希望和它们保持沟通和联系,能够得到一些谈判的信息,以达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的。 (2013-12-9 20:14)
马社 说:我们认为WTO多边贸易谈判体制,还是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一个主渠道。现在是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不久前在巴厘岛达成了协议。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把精力放在多边贸易体制上。双边这种贸易的区域性贸易协定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当然中国也是积极的多边贸易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同时也在进行着一些区域贸易谈判。但是中国始终坚持全力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主渠道,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同时把区域贸易自由化作为一种补充。 (2013-12-9 20:14)
主持人 说:今天非常感谢马司长来到我们的演播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2013-12-9 20:1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