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日前,《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予以印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整治……
    工作安排要求各地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民生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综合目标、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日前,《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予以印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整治……[详细]
  《安排》指出,深入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整治。规范生鲜乳收购与奶站经营管理,严格生鲜乳检验检测和运输监管,督促企业加强自建……[详细]
    国务院日前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其中部署了食用油安全综合治理相关工作。要求从源头斩断“地沟油”非法利益链,形成疏堵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详细]
《安排》要求严厉查处通过互联网销售“三无”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未经检验检疫进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网络食品经营者及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服务提供者责任和义务...[详细]
《安排》指出,加大对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小作坊聚集村等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整治力度,重点治理小卖部、小超市、流动摊贩、批发市场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详细]
《安排》强调,开展儿童食品、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对学校食堂人员卫生、原材料、加工流程的规范管理,防止..[详细]
围绕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产品、重点行业...[详细]
2010年—2014年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变化

食品安全关键在源头

2011~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梳理显示,对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从2011年聚焦于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到2012年关注标准与过程控制,而2013年的舆情则聚集于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2014年,中国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加快相关制度法规建设及完善。

食品安全事件具突发性 四个重点领域受关注

2011~2013年36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分布是突发的、散点的,涉及影响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其中四个重点领域受关注较多:一是以传统食品工业化为特征的中国方便食品产业占28%;二是对标准的争论与质疑,占17%;三是涉及原料污染与过程控制的事件占到11%;此外,乳制品行业始终受到高度关注,占11%。

专家观点

食品安全事件不少为误读 不合格并非不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何计国说,“当前,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误读了,其实不合格的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如果说含有致癌物的食物就会致癌,那我们许多传统食品如面包、油条、烤肉、腌肉等等都不能吃了,也都是不安全食品了”。

历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

2005年肯德基苏丹红事件

2005年2月18日,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下架食品达到500多种。3月15日,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了“苏丹红一号”成份。

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2012—2014年 皮革废料制明胶成各企业生产原料

2012年,央视曝光浙江等地的胶囊生产企业用工业明胶加工药用胶囊的问题。2014年,记者再对胶囊和明胶行业继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胶囊企业已经不再使用工业明胶作为生产原料了,取而代之的是专门的药用明胶。

地沟油“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化

在京津冀地区,存在多家“地沟油”黑窝点,其日加工能力已近百吨,且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油品很难辨别。每日近百吨的规模,相当完整的地下产业链,油品向各类市场渗透。

小贴士
  • >>奶制品适合人群速查表
  • 人人都知道喝奶好,但牛奶、酸奶、奶酪……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奶制品是否让你无从选择,究竟哪种适合自己和家人?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不同奶制品的特点。普通液态奶:根据消毒时加热温度不同,分成巴氏奶和超高温消毒奶,后者储存时间长……
  • >>超市农产品质量低于农贸市场?
  •  在深圳,超市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农贸市场,市民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场所也多在超市。然而这一次的监测数据显示,一向被认为质优价高的超市农产品未必就“高大上”,不少市民网友对此觉得“钱花得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