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空军某团直升机大队驰援芦山地震灾区纪实
中新社芦山5月10日电 题:成都空军某团直升机大队驰援“4·20”芦山地震灾区纪实
作者 胡晓宇 安源
“飞机始终在S形峡谷中低空穿行,最窄处不足100米,稍有不慎就会撞山。浓雾和局部横切风,随时会使飞机失控。沿途高压线密如蜘蛛网……”说起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空中救援,成空航空兵某团直升机大队大队长刘兵至今刻骨铭心。
芦山“4·20”7.0级强震发生后,就是在这样的有“死亡山涧”之称的复杂航路上,他们以生死时速飞行109架次、空运空投物资70.7吨,运送人员303人次,送伤员22人次,在满目疮夷的灾区架通了空中“生命通道”。
地震后,中央各大媒体在很短时间内就播报了灾情。其中一组反映震中房屋损毁情况的航拍图片,最先直观地向外传递了灾情,为科学实施抗震救灾提供了第一手宝贵图像资料。
这组图片就是该直升机大队叶烈箭机组拍摄的。
4月20日清晨8时43分,正担负战备值班的叶烈箭接到了飞赴灾区勘察灾情的命令。
震后13分钟,值班机组全部到位,听令出动。
9时35分,叶烈箭驾机紧急升空,穿越“死亡山涧”飞向灾区。大约30分钟后飞抵芦山县上空。他让副驾驶员朱承志驾驶飞机,自己拿起摄像机从空中拍摄地面受灾情况。机舱里,机械师倪虎和电子员刘向玺则用相机拍摄地面灾情。在空中,他们接到赴北纬30°18″东经103°进行勘察的指令,又飞往太平镇上空勘察,并拍摄了这组宝贵的资料图片。
10时42分,叶烈箭机组返航后,立即将资料上传。为上级定下抗震救灾方案和决心提供了最直观真实的图像资料和依据。
飞行人员们迅即研究灾区地形、地物、地标,分析山谷走向、河流分布、高大山峰等对飞行的影响,重温汶川地震后完善的一整套复杂气象、低空超低空飞行措施和安全预案……
一场惊心动魄的空地生命救援由此打响……
他们从震中空运出灾区第一批重伤员,他们第一时间降落在“孤岛”宝兴,在灾区上空架起了“生命通道”。20日18时49分,一架载着受重伤的芦山县龙门乡妇女高庆珍和韩敏的直升机,从灾区机降场紧急起飞,顶着紊乱的气流,艰难穿过“死亡山涧”,降落在成空某机场……
这是地震后第一批从震中空运出的重伤员。执行任务的,是该直升机大队大队长刘兵机组。
21日9时06分,空军特级飞行员叶烈箭驾驭的直升机在阵阵轰鸣声中,平稳降落在了无通信、无水电、无通路的宝兴县,最先为“生命孤岛”打开了抢险救援的空中“生命通道”……
“飞机来了!我们有救了!”受灾群众喜极而泣。而他们不知道,架通空中“生命通道”经历的生死考验。
高山狭谷间场地狭窄、地形复杂,强震和降水又造成道路垮塌,形成大量飞石和堆积物,成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抵达震中紧急勘选机降点。12时02分起,该大队5架直升机连续升空,在环境陌生、地形复杂的情况下,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操纵飞机避开障碍,分别在芦山、宝兴、灵关、龙门等地的4个机降点试航试降。
16时37分,杨光机组驾机将李克强总理运抵震中。下机前,李总理走进前舱与机组人员握手:“飞得很好,辛苦了!”然后快步走下飞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将时任总理温家宝送往汶川地震灾区的机长也是杨光。
主动请缨参战的中国空军第8批女飞行员、副驾驶张博对21日的一次救援记忆犹深。那天,当飞机降落在三面环山的太平镇时,一名部队领导透过舷窗向她大声呼喊,而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张博一句也听不到。
“伤情严重!能否运到凤凰山机场?”他迅速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张博立即向机长张永龙汇报。情况紧急!机长马上与成空救灾指挥部联系,临时改变航线,冲破山涧云雾,飞向离医院更近的凤凰山机场,为生命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他们投身黄金救援72小时空军首次大规模空中运输,确保灾区群众急需物资补给充足。4月22日清晨8时。邛崃机场。数架直升机早早装好救灾物资,等待执行空军首次向灾区大规模空投、空运任务。
然而,一大早便乌云密布,阴雨不断,能见度远低于安全飞行要求。
10时51分,有着31年飞行经验的空军特级飞行员叶烈箭驾机腾空而起侦察天气。
“灾区天气恶劣。”侦察飞机归来报告。起飞被推迟到13时30分。13时11分,机组再次驾机飞往灾区查看,天气依然没有好转。
“天气适合飞行!”15时55分,在侦察机第5次飞往灾区后,终于传回了的消息。但同时发出“红色预警”:航路上有一座海拔近1800米的高山,由于云底高只有几百米,有严重的云蔽山现象。
使命重于泰山。15时59分,待命数小时的飞行员们抓住天气转好的间隙果断起飞。6架直升机依次腾空而起,临危不惧穿越“死亡山涧”,以最快速度飞达各空投点,一箱箱雪中送炭的救灾物资空投到灾区……
仅22日15时59分至19时32分的3小时33分时间里,成空航空兵短时间内密集出动、连续飞行19架次。6架救援直升机空投空运救灾物资17.7吨,运回伤员9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