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一颗子弹“嵌”腰间16年 94岁老战士笑称很幸运

2011年07月08日 10:1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四川巴中市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一颗锈迹斑斑的七九式步枪子弹头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注意。这颗子弹头是1937年3月14日,红军战士王定烈在祁连山的战斗中被敌人射入腰间的,一直到1953年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来以后才取出来,这颗子弹头在他的身上整整停留了16年。

  1933年,刚刚15岁的王定烈在四川宣汉县参加红军。他曾写过一本回忆录,名叫《地狱归来》,老人如此解释:“我参军以后遇到过7次生命危险,都是大难不死,所以给书起了这个名字。”如今,94岁的王定烈可以不戴老花镜读书看报,生活起居自己动手,还常穿着自己打的草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谈起曾在自己身上的那颗子弹头,王定烈打开了话匣子:“1936年10月,为执行中央军委向西打通国际通道的任务,红军组成西路军向甘肃和新疆方向前进。在西进途中,红军给了敌军巨大打击。但走到河西1000多公里的甘肃张掖一带时,光靠着两条腿前进的红军队伍早已经拉成长长的一线,首尾不能相顾。当时,红五军的军部率领两个团驻守高台,我所在的43团则驻扎在临泽县的倪家营子。倪家营子南北长5公里左右,东西宽二三公里,由40多个大小墩子组成,都是老乡们当年为防土匪而修筑的。由于敌众我寡,红军处境很艰难。”

  1937年1月20日,高台失利,敌人转向进攻王定烈所在的临泽。43团只剩下了200多人,合并到268团。就在这些土墩子里面,红军将士同一批批冲上来的敌人搏斗,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大刀,大刀砍卷了就用石头,石头都用没了就用牙咬。

  “那年的祁连山格外寒冷,有零下二三十度。我随合并后的268团在红九军的全力掩护下,退守到祁连山半腰上一个叫石窝子的地方。1000多人的268团又只剩下300人。那地方人烟都没有,大家实在找不到吃的,只能晚上悄悄地下山,用麻袋装了冰块到山上充饥解渴。”老人回忆起那一幕仍历历在目,“3月14日,敌军几个旅的骑兵从阵地的西北、正北和东北几个方向向阵地呼啸而来,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了下去,我突然感觉一颗子弹打在腰上,眼看着又一个敌兵挥起马刀正向我劈过来,一个战友用仅剩的子弹把那个敌兵打下马来,我一头栽倒在地昏了过去。幸运的是,那颗子弹头卡在了骨头缝里,才没要了我的命。”

  1937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此后,腰上还留着一颗子弹头的王定烈和战友们东进豫中,创建根据地,与日伪顽军激战。解放战争中,他率团突破平汉路,长驱700里地,进入鄂西北深山同敌人搏斗。随后,又南下湘鄂西,北渡长江……那颗子弹陪着王定烈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无数次同死神擦肩而过。

  “要谢谢那颗子弹,首先是救了我一命,其次是陪了我十几年,让我不那么寂寞。”已经94岁的老人十分幽默乐观,“80年来,我从不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坚定地跟着红军走、跟着党走,即使牺牲也值得!”(记者 姜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