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中国首个俄罗斯民族村:闯关东文化融合异域风情

2013年02月13日 14: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黑河2月13日电 题:探访中国首个俄罗斯民族村

  作者 李柏杨 刘锡菊

  走进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边疆村,街上四处可见高鼻梁、蓝眼睛的“洋”面孔,让人产生一种身在“异国”的错觉。但这些“洋”面孔却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他们并不是来观光的外国游客,而是边疆村村民。

  边疆村紧临浩瀚壮阔的黑龙江,与俄罗斯波亚尔科沃镇隔江相望。村里有1100多人,其中41%的村民有俄罗斯血统,因此又被称为“俄罗斯族村”。

  村民付宝晶是俄罗斯后裔,他告诉记者:“一个世纪以前,这里是鄂伦春人的打鱼点,没有人居住。1889年,有一户名叫吴双丁的人家在此居住,从此就有了边疆村。”随后,“闯关东”的青壮年们来此谋生,边疆村热闹起来了。

  付宝晶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中苏(前苏联)边民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村里的男人到黑龙江对岸做生意、娶妻生子。随后,俄罗斯国内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于战争等原因,一些俄罗斯人来到了边疆村。

  今年62岁的邱长利是目前村里年龄最大的纯俄罗斯人,他是上个世纪60年代来此定居的。邱长利的俄罗斯名字叫格利别果夫·列昂金·阿列克塞耶夫,父母都是俄罗斯人,爷爷和父亲是俄罗斯军官。提起往事,邱长利湛蓝的眼睛泛着回忆的光芒:“50多年过去了,但我至今还记得当年俄罗斯人夏天划着‘威乎’(满语‘小船’),冬天坐着爬犁(在冰雪上滑行的车子),拉着‘列巴’(俄罗斯面包)炉等生活用具过江的情景。”

  “过江来的大多都是俄罗斯妇女,村子里基本是‘闯关东’来的光棍汉。从此,村子里的中俄混血儿多了起来,中国的‘闯关东’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也慢慢地相融在一起。起初由于风土人情的不同造成大家都很不适应,闹出了不少笑话,后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这里的‘闯关东’文化带有独特的俄罗斯风情与韵味。”邱长利说。

  边疆村村支书苗建华的奶奶是俄罗斯人,他回忆说:“奶奶生前总穿着俄罗斯式毛裙子,吃烤面包、喝牛奶和红菜汤,但也会给爷爷做中国的‘大饼子’。每逢俄罗斯的传统节日,俄罗斯妇女们就会聚在一起吹口琴、唱卡秋斯克歌、跳韦桥辽克舞。有时也会跳‘东北秧歌’。”

  2003年底,边疆村更名为“边疆俄罗斯民族村”,这是中国第一个俄罗斯民族村,这里独特的生活风情逐渐为世人所知晓。

  近几年,随着中俄文化、经贸交流活动越来越多,边境旅游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境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前来体验“边疆俄罗斯民族村”的异域风情。边疆村里沉寂多年的俄罗斯节庆活动也悄然复苏。

  苗建华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华俄后裔越来越重视修复传统,村里有俄罗斯风情一条街、俄罗斯度假岛、俄罗斯风味食堂等。人们可在这里真正体验俄罗斯传统的家庭生活。”

  在边疆村街头,记者见到了前来旅游的新加坡游客张兰幽,她说:“在这里我吃到了地道的俄罗斯列吧和鱼子酱、红豆酒,还洗了俄罗斯桑拿浴。如此淳朴的中俄边境风情让我心醉,女儿在电话里听了我的描述后直嚷嚷要我明年带着她来!”(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