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芦山地震:与众不同的花甲志愿者

2013年05月03日 18: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芦山5月3日电 题:与众不同的花甲志愿者

  作者 殷樱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62岁的吴和春看来,人活在这世上,要给社会留下点什么,救灾便是最有价值的。

  在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中,头发花白,提着半旧手提包的河北老人吴和春每天都忙着运送、装卸救灾物资。这是他第七次参加国内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

  37年前,25岁的吴和春第一次赶赴唐山参加地震救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在随后的37年间,唐山、汶川、玉树、舟曲、涞源、彝良等地震灾区都留下了他的救灾足迹,工厂电工退休的他现已成为一名专业的救灾志愿者。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5年来,哪里有需要,他往哪里跑。与大部分志愿者不同的是,救灾工作结束后他会长期待下去,为灾区人民免费修电视。

  “哪里有灾,我就去哪里。”吴和春说,自从云南彝良地震后,自己便留在那里。“我当时正在彝良县城购买家电配件,得知芦山地震后,立即启程。一路上倒了两次长途车,搭了3辆顺风车,辗转了18个小时才赶到芦山县龙门乡。”

  4月21日赶到芦山县城时,吴和春听说部队的战士在山上搜寻被垮塌山体掩埋的百姓。他随即让当地老乡用摩托带着赶往山上,看到了80名战士用了6天时间挖出来的一名老乡的遗体。

  得知老乡的姓名和住址后,吴和春就去他家慰问并捐款100元人民币。站在院子里,他向老乡遇难的方向三鞠躬。“我当时倒上两杯酒,送老乡走好最后一程。”

  “在灾区我的第一任务就是挖人。”7次救援经历,吴和春共挖出50多个人,但只有2人幸存。“每一个生命我们都需要尊重,即使是腐烂的遗体我也要亲手送它入土为安。”吴和春回想起一幕幕挖人场景,禁不住留下了眼泪,“有的死得太惨烈了,但我们仍像对待活人一样对待他们。”

  “只要救灾就是英雄!”吴和春说,在灾区随时都会遇到危险,有心救灾的人无论做多小的事,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么多年来,我一共遇到了4次危险,但都大难不死。”

  提起家人,吴和春表示,家里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母亲,忠孝不能两全。“如果有一天我在救灾的路上发生意外,我只希望有人把我的遗体送回家。”

  从玉树地震救灾回来后,吴和春在背上刻上了“抗震救灾”四个字,以坚定自己救灾的信念。“人生就像匆匆过雁,不必太看重物质利益,救灾是我精神上的一种满足。”

  “过两天我要回一趟云南,把我修家电的工具搬过来,到时候在芦山租个房子,继续免费帮大家修家电。”吴和春表示,留多长时间要看看灾区的需要,可能留几个月,也可能留几年。(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