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庙追溯华夏文明之源 雨落天水点染小城绿意
中新网天水7月10日电(王浩成) 7月9日下午,第五届全国网络媒体甘肃行采访团来到天水伏羲庙,参观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水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据史载,伏羲结网罟、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画八卦,功绩卓著。在历史上位列三皇之首、五帝之先,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文明的创始人。天水是伏羲诞生之地。
伏羲庙于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我国伏羲氏庙宇中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时代最久远,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伏羲庙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明清时期先后经过九次维修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伏羲庙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先天、太极两座大殿是我国明代木构架建筑的精品,殿内天花彩绘先天河图八卦及六十四卦,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据了解,伏羲的祭祀活动有公祭、民祭两种形式。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的生日,天水都要举行民间盛大的祭祀活动。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甘肃省政府每年举办公祭伏羲大典,届时海内外华夏子孙、国外友人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旅游观光。
在参观中,天水的悠久历史,伏羲文化的博大精深令采访团成员叹为观止。古老文化的发祥,无疑是历史给予后人的馈赠,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则是身处当下的人们的责任。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团行走天水的时候,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似乎颠覆了人们对甘肃省“土黄色”的固有印象。细雨将伏羲庙本有的绿意点染得更为浓郁,寂静的氛围使人仿佛走入了江南古庙,如痴如醉,恍若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