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成史上最大体育课 青年选手放飞梦想塑未来
这里有肆意的欢笑,这里有精彩的比拼,这里更有美丽的希望。一场狂欢之后,五大洲的年轻人带着他们自己的青奥记忆走上归途,走向更远的未来。心中,是恋恋不舍。奥林匹克的圣火徐徐隐去,曲终人空,唯有青春不散场。青奥会,“疯”过留痕。
史上最大体育课
说是比赛,更像派对。青奥会被戏称为“史上最大体育课”。百人混合接力赛,纳米比亚、荷兰、美国、日本组成一队。不仅跨国,更有跨项。射击的,游泳的,只要你有意站在起跑线上,都能放胆来参加。欢声笑语,便是胜利的口号。本届青奥会有15个大项、17个小项设置了混合混编团体赛,这些专为青少年设计的比赛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为青奥会贴上了独特的标签。
比起奥运会锦标主义的追求,青奥会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意义如此鲜明。金牌不是唯一,乐享才是真谛。青奥赛场,火药味不见了。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观众之间从来不缺互动。男子三人篮球铜牌战,阿根廷队的11号何塞·比尔多萨一个顶三,勇猛十足。比赛结束后,很多观众冲到场边和他击掌握手,还要一起自拍,比尔多萨有求必应,拍了十几分钟,最后教练不得不派队员把他拉离赛场。他说:“青奥会将是伴随我一生的快乐记忆。”
在青奥村里,你是否吃好玩好,取决于“苹果舞”的水准。“小苹果”毫无疑问是青奥村最火的歌谣。起先,志愿者带着运动员们熟悉舞步,旋律听多了,外国年轻人开始“飙舞”。炫出个性、尽情狂欢,好一场寓教于乐的体育课。
放飞梦想塑未来
在女子1500米预赛中,落后的巴勒斯坦选手苏哈·拉瓦赫拉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跑道上奔跑。观众们起立为她加油。通过终点她放声痛哭,这是为了逝去的哀悼。由于巴以局势紧张,原计划参加青奥会的两名巴勒斯坦选手在炮火中丧生。拉瓦赫拉的奔跑,不仅为了自己的目标,也是给队友一份天堂里的安慰。她坚强地表示:“我的希望不会灭,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这是一届以“梦想”为主题的聚会。这其中,不乏乌克兰选手科罗斯特洛夫打破男子10米气手枪世界纪录、中国游泳运动员沈铎、余贺新双双超过世界青年纪录的精彩时刻,但青奥会更多强调的是传承,是展望。在参与人数超过5万人次的青奥会文教活动中,刘翔来了,姚明来了,佩尔森、艾玛·斯诺希尔等世界体坛明星也来了,他们作为竞技体育塔尖的一分子与青年选手畅谈职业生涯。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费利强调,青奥会将带给年轻人更广阔的视野:“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比赛,比赛也不是人生的终点。对很多人来说,离开赛场,才是起步跑的开始。”梦想中,有体育。但梦想中,并不全部是体育。
环保青奥生实惠
六朝古都,南京老当益壮。“节俭”,南京青奥会的又一标签,与上一届相比,总预算压缩10%。在投入使用的35个场馆中,只有一个新建,其余均靠改造或临建。更令人惊喜的是,青奥会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更多孩子爱上体育,志愿服务队伍得到锻炼,城市管理和运行更加和谐。青奥凝聚起南京的精气神。
南京青奥会主张“不拼硬件拼软件”。很多场馆的看台、临时座椅、灯光都沿用去年亚青会设施。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得知小轮车赛场座椅是从北京奥运场馆租来的,连连称赞“这真是个好办法”。在南京,小到无线网络信号、打车、问路,都能感受青奥的温度。“后青奥”时代,因赛会改变的交通配套、体育场馆、绿化设施等将持续利用,火爆的体育实验室也成为“青奥遗产”。
青奥会,敲打自己的“青春密码”。人与人彼此交流、相互激励,人与城市共同成长,共同繁荣。 记者 华心怡 (本报南京今日电)
专题:南京青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