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步:华文传媒肩负提升华人形象的使命
海外华文传媒肩负提升华人形象的文化使命
作者:彭伟步 广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华文传媒,是指以华文为传播语言的传媒。华文传媒不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载体,而且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当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华文传媒可以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对话,展现中华文化博大、宽容的文化性格,塑造海外华人的新形象,从而减少不利中华民族复兴的负面声音,华文传媒也藉此担当文化使者的角色,实现文化融合和种族合解的使命,与其他民族共同缔造多种文化共处,多元思想共存的和谐社会。
华文传媒的文化承传
华文传媒历史悠久。它可以追溯至唐朝的《邸报》,但在新闻界真正公认的近现代报业的开始则是1815年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当时这份教会报纸的主要目的虽然在于宗教的传播,但是它的创办对东南亚华人和中国大陆影响却相当深远。它冲破了清朝的言禁,打开了言论自由的大门,带给中国新的思想和风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进步,在海外也开启了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以《察世俗每月统传》海外办报标志,相继有海外华文报纸创刊。其中早期在文化传播作出贡献的有新加坡创刊的《叻报》、《新国民报》、《南洋商报》、《星洲日报》等。
随之而后的两份颇负盛名的报纸——《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也在文化传播方面不甘人后。如五四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直接影响《南洋商报》的风格,其副刊《新生活》全部采用白话文,为海外华文报纸的版面和文风带来一股文化清风。1929年1月15日在新加坡创刊的《星洲日报》,办报目的除了促销商品外,也是为了在海外倡导文化传播。创始人胡文虎在创办该报的宣言中阐述使命:“求民族、政治、经济的平等地位;力倡华侨投资祖国,藉定国基;提供各种教育,沟通中西文化,以增进华侨地位。”为了提高报纸的文化水平,胡文虎还请了当时在文学界相当有名气的作家郁达夫做副刊编辑,促进了《星洲日报》文学副刊的发展。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海外华文传媒都把文化传播作为己任,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和对异族文化的介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说,几乎所有的华文报纸都开辟副刊,不但介绍了中华文化,也刊登了翻译过来的异族文学作品;不但为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为他们提供了了解异族文化的窗口和渠道,充分体现了华文传媒的文化传播、联结和融合的功能,担当了重要的文化使者的角色。它们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塑造了刻苦、勤奋、节俭、善良的华人形象。